“倒萨”中的反战呼声

  —从持续时间、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来看,这一次是继反对越战的和平运动以来, 在美国发生的规模最大、组织最严密、影响力最大的全民反战运动

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 葛瑞明

美国反战示威者1月19日在国会大厦附近的大街上游行,反对美对伊作战。

  2003年1月中旬,美国总统布什暗示离向伊拉克开战的“时间已不多了”。此前后,美国国防部拉姆斯菲尔德和副部长沃尔福威茨也多次发出“在数周内进行打击”或“早日采取行动已不可避免”的威胁。与越来越来严厉的战争威胁同步,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也越来越激烈。1月18日,美国37个州同时举行了大规模的反战示威活动,其中华盛顿、旧金山等地规模最大,共有20多万人参加了反战示威游行,再次掀起美国国内反对战争、渴望和平运动的新浪潮,并与世界各地的反战运动遥相呼应,互相声援。从持续时间、影响范围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这一次是继反对越战的和平运动以来, 在美国发生的规模最大、组织最严密、影响力最大的全民反战运动。

  由于美国政府和国会都是由共和党把持,加上民主党在对伊拉克的政策上与共和党比较一致,布什政府战争机器的运作将不会有权力机制上的掣肘。推动反战运动的各种力量较少有政党背景或其它政治因素, 具有更大的自发性和民主性。反战组织强调,不要像越南战争时期那样,等美国士兵在战争中大量伤亡时才起来反对战争,阻止战争是为了自我救助,正如游行宣传单中写到的“美国国会不顾及民众意愿,我们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反对战争)”。同时,总统布什及其主要幕僚的对伊政策成为反战运动的主要批评对象。在美国举行的各类示威游行中,“不要以我们的名义攻打伊拉克”、“别扔炸弹,扔掉布什”成为最流行的口号之一。

  在这次反战运动中,游行、静坐、示威、集会演讲等传统形式,仍然很受欢迎。但不同的是,这些大规模的反战活动主要是通过互联网与电子邮件来动员和组织的。例如,组织1月18日美国反战大游行的一个名为“立刻行动起来阻止战争与种族主义”的反战组织已在网站把今年2月13-21日的“反战活动周”的全部计划、标语、传单公布出来,以征求更多的参与和支持。互联网的即时性和非垄断性,使其成为了组织和发动反战活动的主要通讯和联络手段,也是最方便、快捷、安全的手段。一方面,很多活动计划、行动路线、讲演报告、传单和海报都以PDF的格式在网上迅速流传,供人下载和传播。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可以表达出更自由、更直接的意见,从而避免受到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老板们的政治偏好的干扰或删改。值得注意的是,网络不单纯只是发表言论态度和看法的园地,它还是进行抗议行动的有效武器,如有的反战组织在网络上公布一些政府部门、国会议员的网站密匙和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号召人们从网上下载已准备好的抗议信进行邮件“轰炸”, “用雪片般的信件和传真填满官员们的信箱”。此外,反战组织还通过互联网把各自的网页链接起来,使世界各地区的反战活动的详细情况迅速传播,并取得声援。

孟加拉一些民众在达卡举行游行示威,反对布什发动战争。

  据美国PBS电视台的统计,继去年10月华盛顿、旧金山、西雅图等地举行大规模反战示威以来,在美国全境每天都有各种形式的反战活动, 数量和规模呈上升趋势。美国的反战示威游行活动并不孤立。例如,与美国1月18日反战大游行同一天,世界上还有包括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爱尔兰、叙利亚、也门塞浦路斯和巴基斯坦等国在内的32个国家也举行了类似的示威活动,主题是“以美国为主要地点的反战国际行动日”,显示了一种内在的协调性。1月20日,法国40多个城市20余万人也走上等街头,声援美国的反战运动。继美国爆发大规模反战游行示威后,各反战组织还把2月15日定为“以欧洲为主要地点的反战国际行动日, 届时,世界各地还将有可能会爆发更大规模的反战活动。同时,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北约国防部长会议等大型国际会议中,只要美国政要出现在哪里,反战游行示威就跟到哪里。世界各地呼应美国的反战浪潮还表现出少有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但是,虽然声势浩大,此次反战运动的影响力却有限。 一方面,就美国国内情况而言,目前反战情绪还不能说是主流民意。根据美国有线新闻网、《今日美国报》和盖洛普公司最近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美国有73%的人对用武力推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表示支持或无所谓态度,持反对态度的人中的大多数是反对未经联合国授权就对伊动武。此外,共和、民主两党的空前一致也对反战运动的社会动员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在美国连续打了两场零伤亡战争之后,美国人对战争的残酷性的认识已很冷漠。另一方面,现在国际上对支持反战运动普遍采取观望态度。以往的经验表明,法国开始时会激烈地反对美国,最后还是会慢慢地倒向美国一边去。这种变化正在原来反对美国动武的加拿大、意大利等一些国家身上并已经发生了。由此可以认为,联合国可能会在美国或英国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国时批准美国对伊动武。

  毫无疑问,新一轮的反战示威运动的发展将对布什政府形成压力,但以目前的规模和影响力还不能改变美国的既定的“倒萨”政策。布什政府要推翻萨达姆政权,既是出于改变中东地区格局、牢固控制石油供应的需要,也是出于为2004年大选树立战功政绩的考虑。目前,美国士兵和武器装备仍在源源不断地向海湾地区地区投送,此外,英国、澳大利亚等美国的盟友的战舰也正向海浪海湾地区集结。目前,国际社会对战争的判断不是打与不打,而是早打还是晚打的问题。

  另外,新一轮的反战运动中出现了一种令人担心的商业化趋势。例如, 新闻界报道反战行动的动力并不是出于国际正义,而是出于商业目的。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 CNN得出的成功经验是报道战争或反战行动都能赢得不错的收视率。此外,各大报刊纷纷开辟版面刊登广告,当然收入不菲。如美国《芝加哥论坛报》为著名反战组织“荒原之声”刊登一则反战广告的费用为2万美元。今年10月份,好莱坞著名影星及导演西恩·潘在《华盛顿邮报》上的一则反战广告在耗资5.6万美元。互联网对反战运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也有一些电子商务网站则大赚起了反战的生意,很多网站开辟反战用品商店,把反战招贴画印制在杯子、 T恤衫、文具、台历上在网上售卖,各种反战的书籍和录象带等也异常畅销。

  事实上,有些人甚至把反战当作是像圣诞节或狂欢节一样的商业机会,而不是追求和平的道义之举。商业化趋势的负面影响究竟有多大,目前还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