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父母送儿子上大学 为省钱露宿校园(图)

时间:昨日凌晨
地点:甘肃农业大学
本报记者 石全心为您摄影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昨日凌晨,本报新闻热线接到报料称,一对来自陕西的夫妇送儿子到甘肃农业大学上学,因为家境贫寒,为省钱给儿子交学费,他们没去住旅店,而是带着被褥睡在校园里。
目击:两老人夜晚睡校园
随后记者赶到甘肃农业大学,在刚进校园门口的一块草坪上看到有两个人在草坪中间的石头地上说话。记者看到,一位老人坐着,另一位在石地上铺着的被褥上面躺着。
讲述:省钱为儿子交学费
记者说明来意后,其中一位老人讲,他们来自陕西安康市旬阳县农村,是来送儿子上大学的。他们的儿子李龙(化名)今年18岁,在高考中以553分的成绩考进甘肃农业大学农林学院,9月8日他们夫妇两人带着儿子到学校报名。两人都已50多岁,家境贫寒,丈夫还是残疾人,而报名费用需要4700多元钱,他们从家乡筹借了一部分,但还是不够报名费。当记者问起为何两人不住旅馆时,两人称,为了能省些钱为儿子交学费,就住在了校园里的草坪上,天气也不是太凉,不会被冻感冒的。他们已经睡了一晚上了,准备等儿子报完名后就回老家。
儿子:将用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
随后,记者找到了李龙,小伙子看上去比较帅气,见面后就告诉记者,学校已经安排给他办理助学贷款。当记者提到其父母住在校园里一事,他显得有点不自然,他说,他和同学叫父母去宿舍住,但父母不想给同学们添麻烦。父母为让他上大学,千里迢迢送他到学校,他不想将感谢父母的话挂在嘴边,而是要永远记在心中,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李龙的父母称,晚上儿子和同宿舍的学生让他们去宿舍借宿,但他们不好意思麻烦学生们,也不愿再麻烦学校的老师,就睡在了校园的空地上。
据李龙的同学说,李龙晚上陪父母到很晚才回宿舍睡觉,早上很早又下楼去看父母,他晚上睡得并不踏实。
学校:安排学生申请助学贷款
随后,记者采访了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一位蒋姓负责人,他说,解决此事得有一个过程,学校将安排该学生先报到,再通过申请助学贷款的方式来帮助他。对住宿等费用是否减免,学校要上会进行讨论,学生上学不会有问题,请家长放心。昨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该校,李龙的父母称,学校答应先让李龙报到,他们也就放心了,准备乘当晚的列车回家。
就李龙的父母省钱给儿子交学费露宿校园一事,您有什么观点和看法,本报开通热线8119000,欢迎评说。
- 相关专题:
- 贫困生是否一定要满足资助人要求?
- 学校该不该公示贫困生名单?
- 公安局长也会“贫困”吗
- “贫困母亲”作者于全兴作客网易
- 贫困是种真实的存在:走近中国贫困母亲和孩子
- 相关文章:
- 曾受胡锦涛资助的湖北土家姑娘走进大学(图) ( 2005-09-10 06:34:40 )
- 广东16扶贫县今年秋季起开展免费义务教育试点 ( 2005-09-10 02:58:51 )
- 走出助学贷款困局:帮助贫困生另有好方案 ( 2005-09-09 07:22:00 )
- 湖南第二个九八助学日:233万解贫困生燃眉之急 ( 2005-09-08 10:21:00 )
- 张保庆:贫困生增加不表示变穷 学费确实高 ( 2005-09-07 16:12:00 )
·热门评论·
还是为老人家难过,四年的学费你们能承受吗?还有孩子生活所必须的开支.
我讲个真实的故事,我所经历的:
也是新生报名的时候,虽是到了秋天,风还暖暖的吹.下午因为有课(新生报名一般晚于高年级正式开课的时间),早早的去了教学楼.看到一个农妇在系主任门口,半靠在墙边.当时并没有多想,象往常一样,去办公室拿教学日志,倒水.临上班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主任,书记,同事也陆续的来了.农妇在和领导说着什么,隐约听到是孩子上学和学费的事情.走出系办公室,农妇依然还在门口,她穿着老式的军用胶鞋,很破旧.2节课回来,她依然还在.问同事,才知道学费的事情.当时我和同事说,"要不,我们帮一下,大家凑下,让孩子上学,很不容易的"同事也赞同.过去一问,我们都很吃惊,10000的学费,她拿来的才3000多.因为大家也是年轻的老师,并没有太多的富裕.让在场的每人拿1000也不现实.(没有能力去帮她,空缺太多)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后来打听,农妇的孩子没有报到~~~
事情过去了4年整了,又到了学生报到的时候了,不知道想读书的孩子都进了教室了吗.到现在每每想起那个农妇,心里老是感觉很酸楚.不知道农妇的生活好些了吗,他的孩子是不是在为自己的将来在拼杀,那个孩子今年应该22岁了.
教师节我并不快乐.
山东的一位高校教师
回复 网易网友(60.214.102.*): 别听记者瞎吹呼! 什么叫"贫困",如何理解? 20年前,我自己从山东到长城脚下求学的. 试想,老两口若不送儿,省下400多元的学费有多好! 净弄那些虚的,搞片儿汤,换取别人的同情,啥用?真没用!活该?!! |
兄弟,话不能这样说,农村很贫穷的人几乎没出过远门,可能他们都没做过火车,轮船,也许连汽车都很少坐,你叫父母怎么放心一个人去抱到,并且还没带足足够的学费。你看他父母那苍老的样子,也许还不认识字,单独一个人能放心吗?非典时期我就碰到一个母亲送女儿去很远的地方上班,后来她一个人回家都不知道怎么坐车,那天她要不是碰到我,不知道会在杭州遇到多少麻烦。我把她从一个火车站带到另一个火车站,帮他买好票,带到指定的候车厅。临走人,她很感激我,还想给我几十元钱。但我并没要。只是希望我需要帮助时,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哪怕是到陌生的地方,热情的为我指指路。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祝好人一身平安!!!
人生处处充满着选择,是放弃还是继续坚持!
现在你们这些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让你们去工厂干些活,做些工人,一个个好象都屈才了似的,可是你们可曾知道,就在你身旁的一位满身油污大你10几岁的工人师傅,他当年的高考成绩要比你高很多,可是他却是考不上大学的.
66年开始文革那几年,无论你学习多么好,从初中生到高中生就全部都下乡了,还提什么考大学,根本就是笑话,有少数人现在还留在农村.
难道每一代人都要抱怨国家的政策吗?
命运不过如此,看你自己怎样选择!读书在人生中不过是一段很美的经历,但并不决定着你的未来!
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努力!
这样的学校和老师,让人心寒。
看到这条新闻,我不感意外,也很能理解!农民之对于钱,是什么?那可是一个汗珠子摔成八瓣的辛苦呀!一晚上的住宿费(按兰州的消费),至少也是保护价下的50斤谷子,脚手架上的一天劳作,能省则省,保贵的银子真的要用在刀刃上,这就是扑实的农民!应该感谢甘肃农业学院,至少还让家长露宿,不少缺德的学院以各种理由实行宵禁,无情地将家长们赶出校院,让其露宿街头(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的事或者就发生在你我生活的城市)
。当然再完善一点,院校免费提供一晚上的住宿那就更好了!一般家长送学生也就一两天的事,校方临时腾出会议室、招待所也不是不可行的事。
回复 网易网友(220.188.178.*):
兄弟,话不能这样说,农村很贫穷的人几乎没出过远门,可能他们都没做过火车,轮船,也许连汽车都很少坐,你叫父母怎么放心一个人去抱到,并且还没带足足够的学费。你看他父母那苍老的样子,也许还不认识字,单独一个人能放心吗?非典时期我就碰到一个母亲送女儿去很远的地方上班,后来她一个人回家都不知道怎么坐车,那天她要不是碰到我,不知道会在杭州遇到多少麻烦。我把她从一个火车站带到另一个火车站,帮他买好票,带到指定的候车厅。临走人,她很感激我,还想给我几十元钱。但我并没要。只是希望我需要帮助时,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哪怕是到陌生的地方,热情的为我指指路。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祝好人一身平安!!! |
七年前的今天也是我到大学报道的日子,我也是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如果叫我一个人去那几千公里元的学校报道,人不走丢就不错了。因为根本出过远门,没坐过火车,并且还没有直达的,又是汽车,又是火车,火车没直到,还要转车。更可怕的事情是,从来没有用普通话和别人交流过的我,连话都说不出来。你没尝试过是不知道的!!
·最新评论·
想想,不说了。对那些帮助别人不留名的人致敬!
我上中学了,要到县城的中学上初中,我是尖子生嘛,我自已走路到乡镇的街上才有汽车站,走路10公里,当时,我自已拿着行李就是二个袋子,到了县城我找了半天问了三个人才找中学,进了学校凡是没有家长陪来交费的都是乡下的,占了九成,乡下的经济条件不好吧!有些是没空的,我爸爸妈妈更是农事在身,更有他们也经济不好。
后来,到了高中我就更不用家长带我了。
再后来,我也考了南开大学,它没清华北大名气大,但家长更没带我去,我也不需要了,这时不是我家里没车费送我去。我初中小学家里的确困难,后来做了生意,家里钱才不那么紧张,但是我爸爸的思想里就是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自强能力,我一辈子受用,我考了大学家里也没有祝贺什么酒宴,我大大小小的奖状一大堆,家里也从来没有表示过什么物质上的东西,只是妈妈在我小时候奖过几个茶叶蛋,我那时的压岁钱才五毛钱,不错了,我一生中为自已的事没有办过一次宴席,包括我结婚,就是我婚纱照也没有照,不是我没有钱,也不是我小气,我爸只教过我:把该花的钱花到最有用的地方去。我爱人也从来没有说过什么,她是我一生最爱的人,就是因为我们都理解,我长了36岁也没有为自已过过一次生日,我把省下来的钱支持要帮的人,有时间了带上一家三口去外百考察,不是去游玩,我有条件开小车,但对我来说我有一辆70C的摩托车也够我受用一生,我想上学读书无非就是学到如何做一个人,一个合格的人,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想那些年轻的人,在你们没见过飞机之前别说世上没有飞机,在你没碰过我所经历过的事时,你们别说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有了不可能,生活才这样的丰富多彩!他们这些家长,我们同样要理解他们,但是我只想说:给年轻人一次机会,让他们终生受益。
----------谢谢大家!
一高校老师
- "互联网使用者和创造者"成《时代》周刊年度人物 评 1686 条
- 日本强烈要求参观“中华神盾” 希望减少日忧虑 评 571 条
- 所谓“四大发明”的无稽之谈 评 130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