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首 页 编译局介绍 新闻报道 科研动态 成果推荐 主办杂志
 
     学术成果库
 

跨世纪的工程,不朽的理论宝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二版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简介

 
 

 

 

王锡君

 

(一)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在毛主席的亲自关怀下成立于1953午,其任务是有系统 有计划地翻译、编辑和出版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1955年开始,着手翻译《马恩全集》。这一工作依据的版本是原苏共马列主义研究院编辑出版的《马恩全集》俄文第二版。俄文版是供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的普及版本,正卷原计划出二十卷,后扩大为三十九卷(四十一册)。从1968年起,苏联又增加十一卷补卷(十二册),收入了原不打算收入的马克思博士论文、《谢林和启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及《资本论》的多篇手稿等宝贵文献。正卷和补卷总计五十卷 (五十三册)。

中文《全集》第一版第一卷于1956年问世,到1985年出齐,历时整整二十年。《全集》总字数约三千二自万字,其翻译出版是一个巨大的工程,直接参加过这一工作者不下百人,参与者人数更多,如果把 《全集》中文第一版翻译工作的前史包括在内,可以说是经过了几代人的难苦努力,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才得以同中国读者见面。拿中文第一版来说,除编译局的一些翻译工作者外,参加过相关工作的,还有一些兄弟单位和不少知名专家学者,在这里要特别提一下北京大学的一些老教授先生。在翻译马恩的早期著作工作中,得到贺磷、郑昕、熊伟、芮沐、宗白华、洪谦等教授的帮助,没有他们的指导,有的著作我们是不可能顺利译出的。有些翻译问题我们还曾和王铁崖、肖蔚云教授等讨论过。在这里,我们向他们表示感谢!

《马恩全集》内容异常丰富。其中收入二千多篇 (部)著作和四干多封书信。另外,还收入了四百多种文献资料,包括马克思家庭成员的一些书信,同时代给马恩的一些信件,马恩本人未审阅过的演说和谈话记录,他们直接和间接参与写作的决议、文件等。这些资料生动地反映了他们一生的革命活动和理论活动,沉淀了他们的各方面的活动成果。

《全集》分为三大部分:著作卷、书信卷和补卷。第一卷到第二十六卷是著作卷,收入马恩各个时期的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军事等方面的著作和各类政论文章。第二十七卷至第三十九卷是书信卷,内容极为丰富,仿佛是马恩的思想实验室,可看作正文的重要注解、说明和补充,甚至包含了正文所没有的精辟论断和深刻见解,同正文配合起来阅读,相得益彰。第四十卷至第五十卷为补卷。这个部分共约六百万字。划分为两大类:前六卷,即第四十卷至第四十五卷,以及第五十卷的一部分,收入了马恩早期著作、原不计划收入和后来陆续发现而来不及收入的文献、书信;后五卷,即第四十六卷至第五十卷一部分,集中收入了《资本论》几个手稿。

这里应当说明的是,现行《全集》中文第一版,虽以俄文第二版为依据,但同俄文版又有些不同之处。首先,中文版增补了我国掌握的马克思的两封信,即1875712日马克思给茹斯特·韦努伊埃的信和1877825日马克思给尼·德利乌斯的信。在第四十四卷增补了马克思的《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此篇因揭露英国政府同沙皇勾结以及沙俄侵略扩张政策,而未被收入俄文版。其次,原俄文版各卷卷前说明,因发现某些问题,只在前十六卷中译出,后均删去。补卷各卷,未译出俄文版说明,而由中文版编者写出较简短的说明。最后,对原俄文版卷末注释等资料,也做了一些修订和增删。

《马恩全集》中文第一版的出版,纠正了马恩著作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中译本的误译和不足之处,统一了重要名词概念和马恩本人引文的译法,增加了大量辅助性资料,译文尽量做到通顺易懂,因而方便了读者的阅读和研究,受到了欢迎和好评。该版本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为我国马恩思想和著作的研究,为我国的理论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

 

《全集》第一版也有些不足之处。

首先,译文的质量还有一些缺点,有待改善。翻译应以原文语种为依据,这是常识。马恩著作大部分用德文写作,相当部分是用英文和法文,还有少量是用西班牙文、意大利文和拉丁文等。但《全集》翻译工作上马时,编译局还缺少多语种人才,大多数翻译在理论知识上也是一穷二白。这是主观条件。客观上,当时《全集》最好的,也是唯一通行的版本是俄文第二版,为了让中国读者早日见到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著述全貌,我们也只能采取以俄文第二版为依据,从俄文转译原著的办法。现在看来,这虽属无奈之举,却是正确的,否则,《全集》同中国读者见面的时间,大概要推迟几十年,这是因为,培养多语种人才同样需要较长时间,主要还因为我们难以在原写作语种形式上全面掌握全部原著。只有一部分重要著作,如《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德意志意识形态》部分章节等,才勉强按原著文字译出。因此,《全集》中译文不免带有俄译文的转译痕迹,乃至缺点和错误。此外,由于编译局的翻译人员外文水平一时难以大幅度提高,知识水平也远不能适应要求,更谈不上经验,甚至连翻译标准都难以达成一致的认识,所以,译出来的东西往往风格不一,有的名词概念译法不够科学,译文不确切甚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这些缺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显露出来。为了补救不足,一些最重要的著作,如《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等在出版单行本时,又依据原文反复做过校订,但这又造成同一著作存在多种译文版本,而且有的文字表达差异较大,令读者无所适从。

其次,《全集》中文第一版收文不全。它没有刊出新发现的文献。如马克思 18548 月至11月写的《革命的西班牙》一组文章,现经考证,少收了其中编号为7的一篇文章。这类新发现的文章和通讯等,据不完全统计,已有数十件。此外,马恩写作某些著作的准备性材料,如《资本论》手稿的一部分,《反杜林论》第十章《<批判史>论述的五份准备材料,等等,均未收入第一版。马恩的笔记,只收入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未收入。还有一些在我国以单行本刊出的著述,如《历史学笔记》、《关于波兰问题的历史》、《关于罗马尼亚人的札记》、《数学手稿》等,以及《资本论》第 1 (德文)和法文版等,也未收入。

再者,《全集》中文第一版还误收了一些不是出自马恩手笔的著作,如《路德是斯特劳斯和费尔巴哈的仲裁人》(收入第 1卷),《马克尼和科苏特的活动。――同路易-拿破仑的联盟。――帕麦斯顿》(收入第8卷),《人民得肥皂,<泰晤士报>得贿赂。一一联合内阁的预算=、《沉默寡言的司令部饶舌家毛奇和一位不久前从莱比锡给他写信的人》(收入第18卷),《品特是怎样造谣的》、《论美国资本的积累》(收入第 19卷)。还有一些著作,如《西西里和西西里人》(收入第 15卷),《费·威·克鲁马赫尔关于约书亚的讲道》、《参加巴登议会的辩论》、《费·威·安德烈埃和<德国的高等贵族>=、《柏林杂记》、《集权和自由》(收入第41卷),不能证明出自马恩手笔,但也未查明由何人撰写,应属存疑类材料,固也不能收入正文之中。

最后,从编辑工作来看,也存在未尽如人意之处。俄文第二版原计划出三十卷,为大众版本,非供研究之用。因此,大部分早期著作和《资本论》手稿未入选。原来只计划出二十卷,后来发现一些文献,增至三十九卷。从1968年起,编辑方针有重大变化,又增加十一卷补卷。总共为五十卷。这种编排的变化和体例不一,给读者带来不便。还有,第一版的卷前说明,原照译俄文第二版,后发现俄文版说明有些缺点,不再照译,从第十六卷不再收入。此后各卷因而缺少导读性的说明。从补卷开始,也就是从第四十卷起,我们自己补写了说明,但较为简单。这也造成体例上的不一致。各卷的资料部分,也不一致,卷末注开初较少,后来越来越多、越细;著作卷缺少文献索引,到了书信卷和经济学著作卷,才增设这类索引;名目索引即主题索引,也时有时无,有的资料,如卷末注,人物评价等,发现提法不当,应予改正,等等。这都是科学版本所应避免的。

这一切,使《全集》中文第一版难以适应读者长远的更深入细致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的需要。编辑一部质量更高、收文更全、资料更丰富、编排更合理的可供永久使用的稳定的《全集》新版本的任务,历史地提到日程上来。

 

(三)

 

编译局在80年代中期基本完成 《全集》第一版的编译工作后,根据广大读者的愿望和 要求,并鉴于编译局翻译人员的现状,立即着手第二版的调研和总体方案设计工作。通过各种版本的比较,权衡种种利弊,决定原则上以正在出版中的《全集》历史考证版为基础,并参照英、俄等版本,制定了中文第二版的基本编辑原则,设计了总体方案,并于1986 7月报中共中央书记处正式批准。《全集》中文第二版编译工作,从此正式启动。

第二版主要是供理论研究、教学、宣传工作者使用的版本,收入对研究马恩思想和理论有价值的全部著作。为适应更广大读者的学习需要,同时出版若干重要著作的单行本。

新版《全集》共约六十余卷,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普通著作卷,包括第一卷至第二十九卷,收入马恩生前发表过的名作,以及手稿、草稿、提纲等。此外,在附录中还将收入在他们的参与下由他人执笔的文章和其他文献。同时,还将收入同马恩生平有关的一些文献资料。这类资料大大多于第一版的收载,它们虽非马恩亲笔所写,但对于研究他们的思想和生平活动,有重要价值。文献原则上按写作时间顺序刊出。

第二部分为《资本论》及其手稿卷,包括第三十卷至第四十六卷,收入《资本论》及其大量手稿。其中包括18571858年、18611863年和1863年以后的三大手稿。《资本论》第一卷,除收入现通行的德文第四版外,还将收入德文第一版和法文版,因这两个版本有独立的科学价值,后者马克思曾亲自参与校订,在文字上和编排上与第四版有很大不同。经济学手稿中的《剩余价值理论》,在第一版中收入第二十六卷 (三册),其编排经俄文版编者做过加工,与手稿原貌出入较大,现第二版将按手稿原样刊出,有利于读者依马克思写作原貌进行研究。

第三部分为书信卷,包括第四十七卷至第六十卷,收入马恩的全部书信。

第四部分为笔记卷,从第六十一卷开始,预计编五卷左右。马恩的理论研究性笔记数   量很大,内容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政治、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按体例,可分两类,    一类是札记和读书批注,前者如《反思》(收入第44卷),已成文章,后者如《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节摘要=(收入第 18卷);另一类是大段大段的读书原文摘录,偶尔才有批注。中文第二版原则上只收第一类笔记。

前已说明,马恩所有著作和文献,均按原著文字校订。马恩生前出过多种版本的著作,     以原著文字的最后版本为准,不同版本在表述上有重要差异者,在脚注中加以说明。未发     表过的文献,以手稿为准,原则上不做任何加工(规格除外)。

第二版的资料部分,将比第一版有很多改进。每卷之首均有编者写的导读性前言,介     绍该卷写作背景和重要文章的内容提示,说明同以往已出版的相应出版物的收文异同和变     动情况。卷末注释扩大容量,所收资料更详实,表述更准确。第一版卷末注的缺点是:有     不少著作没有题注,令读者弄不清文章的写作背景和来龙去脉;有的注文不准确或有差错;     有的应作注而没有作;有的注条前后不一致甚至矛盾;各卷次注释多寡不一,不平衡。这      些在第二版均应加以改进。人名索引经逐条慎重修订,对人物评价尽量做到客观、恰当、      符合历史情况。各卷均设文献索引。有的卷次设名目索引(即主题索引),等等。

    版本的制本、装演、印刷、版面设计等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方面人民出版社下了 很大功天,使《全集》成为优秀的出版品,便于长久收藏使用。

 
 

    上一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编辑和出版情况
    下一条  告别叶利钦时代-----俄罗斯转轨进程回顾

 
地理位置 | 信息反馈 | 网络链接 | 信息雷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央编译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斜街36号 邮编:100032
电话:010-66179726 设计制作:文献信息部信息技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