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命意义的诠释不同,对行为方式、生活态度的书写也就不同。郭兴洋,一个山西省灵石县夏门镇夏门村的村民,在他以竞争的方式提出“施政纲领”而当选村长,到他遗憾地落选这四年的风风雨雨,他采取平和独特的心态把自尊、自信与自爱写入百姓的口碑。“普通农民也有境界,境界的高低其实与他的身份、环境不成正比,只要你的良心问心无愧,只要你心里依然装的是别人。”当记者采访他时,这个38岁、1.8米魁梧身躯更加显现出他的执著坚定和特有的睿智。看得出,他仍然钟情于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那幅美好蓝图,在他落选后的记忆中依旧那样瑰丽。“虽然我落选了,但口碑就是明镜,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不想纠缠在思考宗族和其他选举方法的心理作用,但我必须以自己的自尊和自信告诉乡亲们,我郭兴洋堂堂之躯,虽然目前不是村长了,但还要尽力兑现我的承诺”。
夏门村是个380多户、1500人的村庄,全村只有耕地1000亩,山地坡梁适于退耕还林占80%,自然条件鄙薄和寒碜的一面同时也把丰富的煤炭资源另一面作为补偿。郭兴洋担任村长的三年多时间里,夏门村的变化无疑是巨大的。记者采访了村委会和部分村民,证实了郭兴洋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记者归纳了郭兴洋“二、三、四”的承诺:“二”就是二个原则。作为村主任,三年多未拿村委分文工资,还从承包的煤矿中掏出自己的腰包,每年为65岁以上的老人和残疾人送一袋精制面粉,连续四年不间断;“三”就是三步战略。多渠道、全方位筹措资金80万元,高速优质完成1680平米的一幢崭新教学楼,使原来校舍陈陋无法适应经济形势的教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变;和镇政府合作,兴建了底商住宅楼2700平米,10家商户迁居开业,既激活了夏门经济,又美化了街道环境;多方协商,解决了全村的吃水问题,使全部村民免费用上了自来水,并重点解决了安只口村(临村特困村)40余户村民的吃水问题;“四”就是四件实事。兑现了电价由0.75元降到0.55元的承诺,实现农网改造,减轻了村民负担;资助全村考入大专院校、重点高中学子27人,为60余名家境困难的中小学生减免学杂费;逐户核实,鉴定承包合同300余份,圆满完成了新一轮农村土地延包;在镇政府支持下,村委投资7万元,拓宽并硬化了夏门中学校园。
任期三年多,郭兴洋作了他该作和力所能及的事。在记者采访中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没有列入他的“二、三、四”战略。夏门村村办煤矿,在煤炭形势低靡、巨大投入而不见回报中,为了集体的利益,他两次打消了放弃承包的念头,四处投亲靠友借钱完成煤矿的改造和煤矿换证工作,才使夏门村煤矿能有今天的八年辛苦路,一朝见回报(夏门村还有另外一个煤矿叫河下片煤矿,由于村集体缺钱换不了证而成了黑窑一个,最终落个彻底关闭的遗憾)。“我落选后,村里强行收回煤矿没有公示就承包给了外村人,虽然有难以言状的痛苦和难以平静的心,但我毕竟投入了近300万元的煤矿总算见到了效益,至于村里怎样补偿那是法律的事,良心不等同于法理,良心是杆秤,百姓的评说是天理人伦”。
郭兴洋在接受采访时,眼角噙着泪花,他自信自己的行为评价已经纳入百姓口碑,更高的自尊还要靠他的自爱来维护而不是自暴自弃。
让郭兴洋感到深深痛苦的,不单单是为担任一个“品”外村主任的落选(为此事,部分村党员和村民替他向乡里和县委组织鸣过不平),落选既有偶发的不确定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更重要的是他落选后,他承包的夏门村村办煤矿被强行收回承包给非本村村民。他不奢望个人有多富裕,因为他梦想有一天有了钱让全村的乡亲过一种田园式、无忧无虑的真正生活,梦想让村民都说,郭兴洋是个大好人、大能人,也好让后辈儿孙沾上父辈的造化。毕竟郭兴洋是“农业文明”的骄子,他的思维方式仍然停留在那块黑土地和皱巴巴乡亲们的面孔。
郭兴洋出生于1964年那个饥荒的年代,“农业学大寨”并没有使夏门村这个“村前一道坎,出门就爬坡”的穷山恶水的村庄而仓禀殷实,饥肠辘辘的岁月却锻冶了他思考的本能——有朝一日全村的乡亲都能吃饱吃好。真正让他圆了这个梦的历史机缘是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他中学毕业后就四处打工,开办饮料厂,手头有了可以启动的“原始积累”。1995年3月1日,夏门村经村委会讨论,将村办煤矿一次性卖给了他,他凭自己血气方刚和独有的远见认定,总有一天,能源这个“宝”会有大市场。县公证处公证时,由于矿山资源不能一次出卖,因此就将一次性卖价4.5万元作为八年的承包费固定下来。这是一口没有价值的煤窑,好不容易投资抽水、维修后,给了郭兴洋当头一闷棍,该煤矿已是资源枯竭无开采价值,对郭兴洋来说,等于是4.5万元只承包了一套虚无的手续,无奈之下,吞掉痛苦,只好投资另建主井和付井,六年一晃而过,也就在这六年中,他把自己积攒的钱、亲朋的钱凑完了、借完了,100多万的现钞不断地投入赔本生意中,他实在承不住了,2001年仲夏的一个朗月夜,他决定彻底放弃了这个煤矿的继续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