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艺术家赵丽蓉的小品“打工奇遇”,在国内早已家喻户晓,其中夸张的情节、搞笑的台词让人记忆犹新、百看不厌,她打工的那家饭馆,把大萝卜炖小萝卜称作是“群英荟萃”、二锅头兑水当做“宫廷御酒”,这些欺骗消费者的手法,使人们对经销商的诚信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而最近,现实版的打工奇遇,再次在老刘的身上重演。
老刘最近很郁闷。
老刘今年61岁,2003年刚从单位退休,身体挺好,一下子闲下来还觉得有点儿别扭。
朋友在北京市朝阳区开了家汽车维修店,让老刘帮忙,负责管理工作。可干了不到半年,老刘就辞职了。
他的郁闷就跟这辞职有关。
发挥余热
退休之前,老刘在单位工作积极主动、待人诚恳,人缘很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真诚地对待他人,是老刘几十年来的做人准则。
然而,就是这个老刘信守了几十年的人生信条,在不久之前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和冲击。老刘的心彻底凉了。
2004年8月,老刘退休在家已经两个多月,为了使退休生活过得更充实,他为自己制定了每天的生活计划,晨练、遛弯、读书、看报一样都不少。每天的生活节奏依旧紧张。这样的日子过了两个多月,老刘有点儿烦了:每天都是吃、喝、玩,生活过得没有意义。他想找份工作。“当时我想,自己身体挺好的,如果就这么养着确实没有什么必要。我想再找份工作,钱拿得多少无所谓,起码还能再发挥点儿余热。”老刘说。
正巧,一个朋友刚开了家汽车维修店,于是邀请老刘去帮忙。“朋友的店里当时正缺个管理的人,我就去了。”老刘想,凭着他30多年的工作经验,管理一个修理店应该不成问题,恰巧自己也想找个事儿干,于是就爽快地答应了朋友的邀请。
职业培训
朋友的汽车维修店是和别人合营的,雇了5个分别从山西、四川、河南等地来京打工的小伙子。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十八九岁。有的是刚刚初中毕业,有的中途辍学,只有小宋一人曾经在一间路边店跟师傅学过一阵儿汽车修理。不过维修店的业务倒是挺全面:修车、补胎、洗车、汽车美容。
老刘说,他曾经问过朋友:为什么不找几个专业修理工。朋友却告诉他:“专业的修理工成本高,再说修车这套活儿,时间长了看都看会了,谁都会干。”
为了弥补员工技术上的不足,老刘决定搞个“职业培训”。既然孩子们没有汽车维修的专业技能,自己也对修车一窍不通,那么就先从最简单的洗车开始。老刘还给孩子们灌输了一些“职业道德”,除了把顾客的车擦干净外,还要特别注意不要把车弄坏,尤其是漆面;不要把车里弄上水,车里面不要随便坐,防止把顾客的车弄脏;不要随便拿顾客车里的东西等等。
孩子们学的倒是挺快,两三天就进入了角色。渐渐地来店里洗车的人也多了起来,几个小伙子干得热火朝天。
直到有一天,一位车主来店里修车。为了保证维修质量,老刘婉言地拒绝了车主的修车请求,还建议他去比较大的修理厂。朋友知道后埋怨了老刘。老刘说,那次朋友对他说:没有不做上门生意的道理。以后不管大活儿小活儿,先揽下来再说。
可老刘始终认为,保持信誉、保证质量比挣钱更重要。
不可告人的秘密
时间长了,老刘发现店里越来越多不可告人的秘密。
一位车主到店里补胎。小宋把要补的轮胎卸了下来,趁车主不注意,从兜里掏出锥子又在轮胎上扎了个洞。然后告诉车主,轮胎上有两处漏洞要补。胎补好了,小宋向车主要了50元补胎费,还“得便宜卖乖”,对车主说,补一个洞30块钱,补两个洞给您优惠10元,欢迎您下次再来。车主高兴地走了。
一天,老刘到了店里,亲眼目睹了玻璃水一瓶变两瓶的全部制作过程。小宋带着其他几个小伙子把一满瓶玻璃水打开,将一半儿倒入另一个空瓶;用自来水分别把两个瓶子装满;再往每瓶里滴入少量蓝色钢笔水,摇匀。就这样,从汽配城买来的5元一瓶的廉价玻璃水经过勾兑摇身一变成了每瓶售价15元的玻璃水。
听老刘说着勾兑玻璃水的过程,记者不禁想起了赵丽蓉曾经演过的经典小品———“打工奇遇”,说的是一家饭店用各种手段“黑”客,其中有一句台词,说的是他们出售的“宫廷御酒”,台词是这么说的:实际上“就是那个二锅头兑的那个白开水”。不知道是谁受了谁的启发,小品中的夸张情节居然在现实生活中再现,一瓶玻璃水其实就是半瓶玻璃水、半瓶自来水再加几滴蓝墨水。
眼前这一切把老刘气得火冒三丈。老刘说,当时他情绪非常激动,只记得把那两瓶刚刚勾兑好的玻璃水倒进了下水道,然后揪住小宋,对他大发雷霆。老刘说,最可气的是,小宋不但不承认错误,反而狡辩,说这是从他师傅那儿学的,其他店都这么干。后来老刘的朋友得知此事后也奉劝他:别那么较真儿。要不然根本挣不着钱。
老刘对朋友如此漠然的态度感到失望。
还有一次,一位捷达车主来店里为他的车换机油机滤,结账的时候向他要260元,其实从汽配城进的货,成本也就80元左右。而他们店里的定价是150元,为什么要向这位车主要260元呢?“看人家好欺负呗!一般看到顾客对车不太懂的,他们就漫天要价。”老刘说。顾客一听急了,和修理工理论,最后还是收了他160元。气得顾客临走时说:“以后我再也不到你们这儿来了!”
从火冒三丈到视而不见
从此以后,老刘似乎圆滑了许多。但他的内心却越来越痛苦。
眼看着修理工从上门兜售汽车香水的人那里偷走两瓶香水、车主的车上被打着过期的蜡、从汽配城买最便宜的配件,然后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出售……
终于有一天,老刘坚持不住了。他决定辞职。
老刘对记者说,在汽修店工作的这几个月他终身难忘。那些亲眼所见的见不得人的勾当至今仍时常在他脑中浮现。一想到这些他就心烦。他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朋友会是非不分,认为诚信经营挣不到钱,为什么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在汽修行业如此盛行。
老刘最担心的还是几个在店里打工的孩子。小小年纪背井离乡,却在欺骗、作假甚至偷盗。老刘说:“是我亲眼看着这些孩子一步步堕落下去的,到最后管他们也不听了,还拿经理压我,说经理允许他们这么干。”
老刘的这份坚持到头来还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所以他最终选择离开。用他自己的话说,实在是无能为力,索性眼不见为净。
如今,这家店依然照常营业,我们实在不敢想像有多少车主已经或者即将挨他们的宰,更不敢想像的是他们又出了什么样的花招来算计顾客。
像这种汽修黑店又岂仅此一家?
此时记者又想起了赵丽蓉的那个小品,最后,赵丽蓉也辞了职,临走之前给黑店老板留了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货真价实。(记者 王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