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新华网湖南频道传媒视线……
传媒视线 今日视点 媒体批判 传媒动态 传媒观察 新闻探索 新闻手记 媒界名流 新华论坛
今年春夏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揭晓

时间: 2003-07-23   来源:千龙传媒   作者:
  从14家主流报纸今年春夏季出现的两亿多个语料中统计出的“2003年春夏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18日由千龙研究院、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联合发布。“非典(SARS)、疫情、消毒、隔离、巴格达、萨达姆、三峡、疑似、伊拉克战争、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入选“十大”。

  中国
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语言大学语言信息处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张普教授介绍说,此次评选的最大特点,是除选出综合类流行语外,还特别增加了经济类、非典专题、伊拉克战争专题(见链接)。各类和各专题除评出正式入选的十大流行语,另各有20个入围流行语同时公布。据称,这样的评选分类,完全依据今年春夏季的形势和统计结果而定。

  此次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流行语的统计,依据发行量等因素,选取了14家主流报纸今年1月1日 6月30日的全部语料,汇入北京语言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DCC博士研究室的动态流通语料库,进行动态加工分析,再依据流行语的动态曲线模式进行提取,由DCC博士研究室研究制订,最后报请3家发布单位研究批准。这14家主流报纸分别是: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法制日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今晚报、南方周末、人民日报、深圳特区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扬子晚报、中国青年报(依照音序排列)。

  张普教授介绍说,流行语是社会中一种独特的流行现象,最能敏锐反映时代和社会心理的变迁,它与新的社会现象密不可分,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表达着人们的价值观和文化心态。跟踪流行语,正是跟踪一个社会的发展轨迹和方向的重要参照系之一。

  以此次非典专题流行语为例,无论是进入正选名单的“消毒、隔离、抗击非典、口罩、体温、防控”,还是入围名单的“通风、消毒液、战胜非典、众志成城、咳嗽、分餐制、测体温”等等,都直观形象地反映了公众非常时期的非常感受———由疫情初起时的恐慌,到退回家中读书、休闲,享受简单生活,表现出人们对自然人性的一种回归。

  张普教授说,一粒沙中见世界,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此次评出的四大类(专题)流行语的背后,蕴涵着大量的人文信息———人们体验到生活中突发事件带来的巨大冲击、人们在紧张焦虑环境下的应变能力、在逆境中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以及公众更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

  有语言学家认为,这种流行语里的文化,在新世纪以来出现的大量流行语里,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2002年,“世界杯、短信、降息、三个代表、反恐、数字影像、姚明、车市、 CDMA”成为主流报纸流行语;2003年春夏季,“非典(SARS)、疫情、发烧门诊”等词语流行……无不体现出一个事实:中国社会变得更开放更务实,正走向进一步的文明。不止如此,“三个代表、纳米、克隆、双赢、小资、波波族、动漫、韩流”等最新的流行语甚至已经进入《现代汉语词典》,显示了语言随着社会发展潮流产生的动态变化,表现了现代社会观念的变迁。而通过了解流行语,公众很容易观察到当前文化、社会、经济发展趋向,这也就使得流行语发布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流行语评选并非发端于我国。目前,美、日、韩等国家每年流行语评选已渐成惯例。在2001年日本流行语大奖揭晓中,小泉纯一郎首相的多条名言如“没有圣域的改革”、“米百俵”(为了美好的明天要忍耐今天的艰苦生活之意)、“不要恐惧、不要怯懦、不要被束缚”等榜上有名,“抵抗势力”、“疯牛病”、“盐爷”(特指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还会有明天”等词语也入选。日本流行语的评选要求是被广泛流传,并能表现出这一年的主要社会现象的语言。同在2001年,美国十大流行语中则大多出现了“Ground Zero(指世贸中心废墟)”、“Let's Roll(我们开始行动吧!)”等诸如此类与“9·11”紧密相关的词汇,足以让美国民众永远铭记那段举国哀痛的日子。

  据透露,今后我国的流行语研究会进一步细化分类,将提取出时尚流行语、体育流行语、教育流行语、 IT流行语等等。语言专家称,流行语的分类不仅仅是领域的细化,有的流行语是新词语,有的不是新词语,有的流行语与一定事件有关,有的流行语与一定人群、地域、领域有关,流行语的流行周期也长短各异,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一旦相关研究成熟,未来的流行语发布将会更加科学化、更加深入。

  主办方还透露,从2004年1月开始,对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将采取冠名发布方式。

2003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全名单

  一、综合类十大流行语:

  1.非典(SARS) 2.疫情 3.消毒 4.隔离 5.巴格达 6.萨达姆 7.三峡 8.疑似 9.伊拉克战争 10.世界卫生组织(WHO)

  另外的20个入围词语:

  口罩 美英联军 张国荣 小汤山 白衣天使 冠状病毒 非典时期 消毒液 提克里特 陋习 战后重建 收容遣送 孙志刚 社保基金 萨哈夫 旅行警告 发烧门诊 金条 银监会 斩首行动

  二、经济类十大流行语:

  1.野生动物 2.三峡工程 3.股权登记 4.中药 5.除息日 6.社保基金 7.分餐制 8.商务部 9.红利发放 10.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另外的20个入围词语:

  利润分配议案 金条 银监会 二手房 主流板块 汽车板块 套餐 除权除息日 单向收费 伞型基金 医药板块 疾病保险 强制性产品认证 分红保险 创业板市场 人民币升值 主力合约 反倾销诉讼 债券型基金 反倾销调查

  三、伊拉克战争专题十大流行语:

  1.巴格达 2.萨达姆 3.美英联军 4.提克里特 5.共和国卫队 6.美军中央司令部 7.战后重建 8.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9.库尔德人 10.萨哈夫

  另外的20个入围词语:

  布利克斯 摩苏尔 乌代 美国海军陆战队 生化武器 弗兰克斯 幼发拉底河 卡尔巴拉 复兴社会党 美伊战争 底格里斯河 伊拉克电视台 随军记者 什叶派穆斯林 萨达姆敢死队 101空降师 美军第三步兵师 半岛电视台 斩首行动 集束炸弹

  四、非典专题十大流行语:

  1.非典(SARS) 2.疫情 3.消毒 4.隔离 5.抗击非典 6.疑似 7.口罩 8.体温 9.防控 10.世界卫生组织(WHO)

  另外的20个入围词语:

  通风 小汤山 病区 白衣天使 冠状病毒 消毒液 隔离区 定点医院 战胜非典 白衣战士 疫区 众志成城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过氧乙酸 咳嗽 交叉感染 呼吸机 分餐制 测体温 发烧门诊

专家:我国流行语发布趋向科学与深入

  此次流行语发布是北京语言大学“报纸流行语跟踪研究”课题的最新阶段性研究成果。

  据北京语言大学专家介绍,“报纸流行语跟踪研究”课题是国家语委“十五”规划项目之一。该课题是借助大规模动态流通语料库以及计算机技术手段和必要的人工干预,对数以亿计的语料进行大规模定量和定性的统计分析,考察流行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动态跟踪流行语的产生及传播过程,使流行语的研究具备了科学性。借助报刊动态流通语料库,使流行语的发布进入持续、滚动的新轨道。这一探究对于汉语报刊词汇、新词语及汉语词汇学的进一步研究有重要意义。

  在2003年春夏主流报纸流行语评选前,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曾在今年1月6日联合发布了2002年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世界杯、短信、降息、三个代表、反恐、数字影像、姚明、车市、CDMA。该评选结果是在15种主流报纸约5亿语料基础上统计得出的。

  2002年主流报纸流行语发布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先后有国内数十家报纸、2000多个网页刊登或转载有关报道。这种反响还波及国外媒体,俄罗斯《消息报》1月16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人民日报》刊登了国家15家大报2002年最流行的词语,说明经济改革20多年来,中国人特别是城里人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海内外媒体热烈反馈说明,中国自己的流行语统计分析研究,已经引起国内外的重视。”张普教授称。

  专家认为,此次2003年春夏季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具备的新特点是:发布的周期缩短,从一年发布一次到现在6个月发布一次;发布领域深化,2002年只发布了一项全年的综合性十大流行语,这次发布的是四项十大流行语,除继续发布一项综合性十大流行语外,又增加了一项经济类十大流行语,还针对今年春夏季的特色,增加了“非典专题”和“伊拉克战争专题”。

  而在筛选与确定中,还考虑了相关因素:1.词语的频次统计。所有出现在14种主流报纸的词语都有出现频次,该频次反映这个词在主流报纸相关领域的使用情况。如:“非典”在整个语料中出现了146428次,“疫情”出现了28218次。2.词语的散布统计。所有出现在14种主流报纸的词语都有文本的散布数,如:“非典”在5月出现了78523次,散布在14602个文本中。“疫情”在5月出现了13765次,散布在5543个文本中。3.流行语的变化曲线筛选脚本。跟2002年相比,流行语的筛选考虑了更多的限制因素,包括流行语的起点、峰值与谷值的落差、流行高峰持续期等,以及统计属性的历时变化特点,从而使筛选过程更加精密化。如:“非典”自4月以来,在14家主流报纸中一直延续了三个多月,在5月达到高峰,之后平稳下降。

  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对词语的频次、散布情况进行科学量化后,课题组对上半年度报纸流行语进行动态跟踪与筛选,得出流行语走势曲线图,通过分析流行语的曲线类型及相关向量,由计算机提取候选流行语,最后确定十大流行语作为结果发布。这使得本次流行语提取的科学性得到进一步提高。(频道责编  赵宇)

关闭
 
频道首页 传媒视线 湖湘文化 三农视野 湖南通鉴 图片湖南 服务社区 专题点击 湖南旅游

频道热线:0731-4406256  信箱:xh-hunan@xinhuanet.com
© 2003 XinHua News HuNan Agency  版权所有:新华通讯社湖南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