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分庭抗礼,一朝返朴归真_渠道俱乐部_睿商在线
睿商在线 首页 | 渠道资讯 | 渠道商务 | 知识平台 | 渠道俱乐部 | 渠道论坛 | 渠道BLOG | 渠道商会
区域频道: 华东 | 华南 | 华北 | 西北 | 西南 | 东北
当前位置:SPN首页 > 渠道俱乐部 > 杨子看数码

五年分庭抗礼,一朝返朴归真

睿商在线 【原创】 作者:睿商在线 杨子 2004年12月14日 14:43

自从1998年数码相机真正走向市场以来,至今已有五六个年头。回顾这五年多来的市场变化,真有些耐人回味。一个市场的兴起、发展到成熟、竞争,虽然表现集中在一个产品上,但更像是一个社会的发展、一个时代的进步。

1998年——我们不知道什么叫数码相机

 

1998年,中国大陆大多数人对数码相机的概念还只是停留在书报间,能够染指数码相机的一定是凤毛麟角。当时中国大陆只有三个品牌角逐,即柯达、奥林巴斯和卡西欧。其中抢先一步在中国开拓数码相机市场的柯达曾经占有整个市场的40%以上,单是柯达的DC210这一个型号的市场占有率就将近20%,这个记录到现在仍无人打破。同时期的奥林巴斯率先在消费类数码相机中推广单反概念,其麾下的C-1400XL也曾经是当时的代表作。卡西欧的 QV2300第一次给大家带来旋转概念,叫消费者知道了原来数码相机还可以这样玩。

人们对数码相机的感性认识来自于它的无成本拍摄和使用方便,尤其是和电脑的完美结合使得人们耳目一新,打破了摄影界的经验和消费垄断。曾经有一位只有5个月数码摄影经验的年轻爱好者直接挑战有20年摄影经验的摄影师。从拍摄技巧到实战经验绝不逊色。即使传统胶片摄影者曾经对数码摄影不屑一顾,并且以层次感、艺术性等做门槛极力排斥数码摄影的进入,但历史的车轮不可阻挡,数码摄影替代传统胶片摄影的趋势也同样不可逆转。在五年以后的今天,笔者估计当时曾经说过数码摄影永远不可能超越传统胶片摄影的人再也不敢触及这个话题了,事实已经说明了一切。

2000年——数码相机的大发展

 

数码市场的真正发展在2000年,佳能、尼康、索尼三大厂商的一同切入,瞬间改变了正在急剧上升的市场格局。挟传统影像及家电之余威,顷刻间使得消费者进入了一个多样选择的阶段。市场上30个型号并存,各个品牌自都显示着自己的实力。人们虽然见惯了昙花一现的诸如Philips、NEC、Agfa等品牌的衰落,但大家都不怀疑,数码相机市场一定会兴旺发达,一定能再现类似家电市场或通讯市场的高潮。

当时市场上大约有将近10个品牌参与竞争。以300万像素为高端的市场给大家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300万像素的消费类产品几乎完全能够适用民用影像市场。无论是图像精度还是层次基本无可挑剔。甚至在专业人像及新闻摄影领域都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专业人士也逐渐接受了以前认为是玩闹的数码摄影。数码影楼、数码工作室油然而生,新的概念新的模式把人们带入了新的数码空间。

2001年,佳能发力,其PowerShot G1/Pro90不但给人以乐趣,更给以专业的味道,佳能把传统相机的防抖技术引进到了数码相机身上;佳能还发布了首台以自行设计的CMOS为感光元件的EOS-D30,数码摄影器材由此正式进入了传统摄影领域。同时,索尼也将自己具有很大优势的动态摄影概念引进到数码相机的身上,在娱乐和体验中牢牢的抓住了人们的追求新事物的心理。奥林巴斯在C-x0x0及C-7xx系列上拔得头筹,极力发扬自己的功能和镜头变焦优势,和索尼、佳能一起成为第一集团;紧跟其后的富士、柯达、尼康等也各显神通的左右突围,其中不乏富士S602、柯达DC4800、尼康CP995等亮点。数码相机市场由此进入真正的品牌争斗时代。

2002年,索尼继续扩大战果,几乎占有市场份额的35%以上,力图尽力拉开与对手的距离,紧跟其后的佳能(18%)、奥林巴斯(14%)也不甘示弱,广告宣传铺天盖地,各种场合的展示屡见不鲜。柯达富士这对传统冲印行业的老冤家也在这个领域展开了殊死的搏杀,分别以各自的看家本领冲印技术占有着一定的市场份额;卡西欧、美能达厚积薄发,也在蠢蠢欲动的力图占据一块市场,以上8家品牌类似战国的齐楚秦燕赵魏韩,在中国这块全球最大的市场中进行角逐。

2003年——乱花渐欲迷人眼

 

2003年,局势走向含混不清。按照佳能公司的说法是:谁笑到最后谁,谁就是市场的主宰。佳能一改以前的代理渠道,将数码相机的销售全部收入囊下,瞬间,佳能公司成为了大陆最大的数码相机销售商。虽然在渠道更迭中遇到了一点低落,但瞬间佳能的大手笔策划得到了回报,年底前占有了市场的22%份额。而索尼虽然还是市场老大,但市场份额确降低到了不足30%;不过索尼到底是索尼,他们凭借F717奠定了自己的基础,仍然能够保持着老大的话语权。奥林巴斯稳定在14%左右,柯达富士尼康各占7-8%,前6家品牌厂商已经占有了接近80%的市场。而一个品牌能否持续生存,关键是看其对市场的洞察力和市场策划。

2003年的奥林巴斯推出了其看家产品μ系列,一时间,消费者手里十之有三拿着μ-300/μ-400,看着其他品牌手忙脚乱的修改销售政策,奥林巴斯笑不动了。而富士的销售和市场逐渐出现颓势,富士用尽了各手段促销、降价,但仍然没有能够挽回下降的趋势。同时也有两个品牌挤进了主流销售市场,一个是做好充分准备的卡西欧,一个是占有本土合资优势的美能达;卡西欧放弃了曾经和佳能尼康有一拼的功能型数码相机市场,别出心裁的将数码相机做成只有 11mm厚的卡片机,瞬间一股卡片狂潮吸引了大批年轻时尚的消费者;美能达以大变焦为切入点,以幸运数字“ 7”为型号的机器成为市场同类机型的首选。尼康在传统器材中的位置不可忽视,而在数码相机领域也大有可为。其CP5000系列几乎抢占了高端消费类30%的市场,而在只有佳能一个对手的单反机领域也有大的斩获。大陆的数码相机销售量从2002年的50万台猛增到了2003年的140万台。所有日系美系韩系品牌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2004年,成为了几个品牌的滑铁卢。富士去年的颓势没有得到控制,上半年市场份额降到了最低点;奥林巴斯在第二季度以后也出现了严重的产品线问题和销售策略问题,眼看着14%的份额一点点的丢失;而口出狂言说要占全国第三的三星简直不敢回味自己当时发出的誓言;而同时的佳能却稳扎稳打,逐步将剩余市场劫入囊中,25%的市场份额足可以撼动老大索尼的位置。IXUS系列的几款机型上市一款火一款,A75/A85/A95兄弟此消彼长,分别承担着单个型号销售冠军的称号;尤其是可更换镜头的300D/20D的上市,改变了整个数码市场的格局。柯达趁虚而入,凭借价格和功能优势强占了市场第三把交椅。其下属三大系列的相机专攻中低端市场,起码占有10%以上的市场份额。卡西欧再接再厉,继续发扬时尚优势,“不只是Exilim”的概念深入人心。尼康相继推出Cp8000系列的高端功能机,而在单反机市场却遭遇了佳能的坚决打压;美能达适时的推出了经典的α-7D单反数码相机,作为和佳能尼康竞争的利器。

接近年底的2004年。市场格局在进行着微妙的变化。佳能、索尼在销售台数上处于伯仲之间,但索尼明显的后劲乏力。柯达奋勇争先,几乎触及到了前三的位置。奥林巴斯力挽颓势,应该在总量上与柯达不相上下;尼康有着明显的单反数码优势,还有一批毫不逊色的中低端机型,应该能与柯达、奥林巴斯打个平手;卡西欧也占有着5%以上的市场,但要知道,这5%只是2个型号在做支撑,笔者断言,如果策划得力,卡西欧完全有能力和柯达、尼康、奥林巴斯一分高下;上述前六个品牌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其后的美能达、富士、宾得等瓜分着剩余不多的市场。

2005年——未来在前方

 

2005年,数码相机市场还会有新的变化,那就是以传统胶片相机见长的佳能、尼康等品牌的地位会逐渐上升,单反数码的市场会逐渐放大。五六年的数码市场争斗会趋于理智,大致市场会分为三类:一个是以单反机厂商为主的中高端市场、一个是以操作性能为首选的功能机市场,还有就是以口袋机为主的时尚机型市场;这样的市场似曾相识,简直就是上个世纪末传统胶片相机市场的翻版。有着长期市场计划的佳能尼康占有明显的优势,预测宾得、美能达也能在单反相机时代到来的时候挤进前列,而专攻消费类数码相机的7-8个厂家之间竞争会十分惨烈,有多少家会退出市场也是未知数。

据说2005年中国大陆数码相机的总需求量在400万台,对于消费者来说,需要的是更强的功能更高的性价比及更好的服务。笔者相信,众多厂家为了能够争取更多的消费者,会使劲浑身解数大力促销宣传,到时候有个叫你绝对吃惊的价格也不奇怪,大家拭目以待。

 

 

杨子

2004-12-6

 

我来评评
相关文章
·二手商涌至数码回收领域 淘金广西农村 [2006年08月02日]
·【南游记】IT销售三十六计之第十二计 [2006年08月11日]
·长篇武侠连载:江湖八大家(18) [2006年08月11日]
·古典情欲生涯-41治国方略 [2006年08月11日]
·以德服众(上) [2006年08月09日]
·古典情欲生涯-40芷诺族的舞会 [2006年08月04日]
搜索引擎
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工作机会
CNET NETWORKS 中国: 爱卡汽车网 | CNET科技资讯网 | e询网 | CWEEK | 蜂鸟网 | GameSpot China | 个人电脑 | PChome |
                       睿商在线 | 网友世界 | ZDNet China | 中关村在线
CNET NETWORKS 美国: BNET | CNET.com | CNET Download.com | CNET News.com | CNET Reviews | CNET Shopper.com | GameSpot |
                       MP3.com | mySimon | Release 1.0 | Search.com | TechRepublic | TV.com | Webshots | ZDNet
Copyright© 1998-2006 SP 是CNET Networks公司注册服务商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103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