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独生子女家庭赡养(图)

http://news.163.com 2005-03-10 16:49:51 来源: 新华网   网友评论 0 条

  对大部分老百姓来说,过年几天里除旧迎新,家人团聚,因此“过年”又是中国人的团圆节。几千年来,一年又一年的红红火火中国年,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每每“过年”时都会尽情地演绎着几世同堂、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以及“老吾老”、“幼吾幼”之类浓浓的中国式亲情。

  对于已经进入婚恋时期的中国新生一代独生子女来说,他们每个人都是父母惟一的孩子,能够陪伴父母“过年”对他们而言,有着比非独生子女家庭更为重要的意义。然而“过年”选择回婆家还是回娘家?陪着自己的父母还是陪着爱人的父母?这一问题让独生子女夫妇们犯了难。未来的日子里,他们面临的还有比“过年”选择回哪个家更难的种种问题。

  选择:过年到底该回哪个家?

  按照中国传统习俗,结婚后“过年”,一般情况下夫妇双方大年初一在男方家里度过;大年初二女方则要回到娘家。中国人过年时的这一习俗与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价值取向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比如以“儿女双全、儿孙满堂、人丁兴旺”为人生之福、之乐的传统观念,已经深深地刻入了中国人的骨髓里,一代一代皆是如此。

  不过,对祖先留下来的“在婆家过年”这一老规距,现代人并不是很在意。尽管人们已经不再过度迷信这个“老理”,但每年过年时的7天长假能够在家陪陪自己的父母,确实成为了现代城市里职业一族的感情奢望。尤其是随着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陆续成家立业,他们过年选择“初一在哪儿过?初二在哪儿过?”可就不那么容易。对他们每一个人来说,过年选择回哪个家,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即选择了在男方家过除夕,就意味着女方的父母身边必定会没有孩子来陪伴。

  沈阳市一家公司职员李先生和爱人都是独生子女,两个人的父母家都在沈阳,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两边的老人都希望我们到他们那里过年,我们打算除夕夜12时前在妈妈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过;除夕时和老丈人、丈母娘一起过,可就是担心大老远的,半夜打车路上出点啥事,除夕夜12时后正赶在半路上。”像李先生这样,夫妇双方父母的家在同一个城市里,过年几天假期怎么安排,双方老人都能理解;而那些双方父母家不在一个城市的独生子女夫妻,“过年”的日程安排恐怕就不太容易了。

  应该说,“过年该到哪里去”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需要认真安排计划一下。对于独生女这一特殊的家庭来说,没有孩子陪伴,一对老夫妻过大年时的欢乐成分无疑会大打折扣。尽管独生子女夫妇并没有牢骚,独生子女夫妇的父母们也没有抱怨,但是对当年选择“只生一个孩”的家庭来说,他们的选择对控制出生人口数量做出了贡献,在“中国年”这个举国欢乐的日子里,社会不应该漠视他们的亲情需求。

  思索:四位老人如何赡养?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为缓解庞大的人口压力,出台了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人口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79年,第一批610万家庭领取了独生子女证。

  人口专家预测,未来10年,包括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组成的“独生父母”家庭在我国至少会达到上千万个,并将成为社会主流。这些家庭主要分布在城市,农村相对较少。

  辽宁省多年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张薇薇女士认为,从独生子女夫妇“过年回哪个家”这一表面现象,可以预见到独生子女夫妇在以后的生活中还会遇到更难的选择。比如独生子女夫妇将来两个人要赡养四位老人,一方的老人有病了,可以暂时把手头工作放一放,照顾一下老人,但假如双方老人同时都有病了,独生子女夫妇即使有分身术,也照顾不过来。

  她认为,独生子女夫妇面临的不仅仅是将来老人的养老、就医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两个人对双方四位老人的亲情赡养如何到位。

  张女士说,现在,我国的独生子女刚刚步入婚恋时期,他们的父母一般在50岁左右,经济上还可以,过年到谁家无所谓,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可以在婆家,初二、初三回娘家看看,独生女的父母对此还可以理解。但更重要的是将来父母的生老病死、亲情需求,应该怎么办?

  目前,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并不多,因此独生子女夫妇面对的,将是未来如何履行对双方父母的经济和精神双重赡养问题。对那些父母本身没有养老保险的独生子女来说,“二对四”式的经济赡养矛盾更为突出;而对于父母本身有养老金的独生子女夫妇而言,亲情关怀、精神赡养的压力,同样不容忽视。

  尝试:大连诞生亲情服务超市“时间就是金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说能够抽出时间与家人团聚已成为中国进入小康社会后,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享受到的人性化亲情服务。然而,对于独生子女夫妇这一特殊群体来说,“两夫妇、四位老人再加一个或两个孩子”的模式,能够实现每一对父母身边都能有孩子陪伴吗?打个电话甚至按一按钮,就有人上门送餐或陪老的理想化生活能够到来吗?

  事实上,伴随现代工业文明、人口流动而出现的“空巢家庭”现象,已经早于独生子女群体现象,向社会敲响了现代社会里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的警钟。大连市前几年开设了“老年超市”,由社区出资安排社区低保人群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日常家居护理、亲情服务。

  张薇薇认为,大连市对老年人提供的这一人文化服务,可以说一举双得。一方面,“老年超市”安排同一社区内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居民照顾老年人,解决了“空巢”老人的生活困难和精神孤独;另一方面这种服务模式还帮助社区的低保家庭实现了就业。

  在走访几位老年人时,张薇薇发现,在不少老年人眼里,这些来自同一个社区或者同一楼里的“服务员”,就如同老人自已的孩子一样:她们陪老人聊天、上街为老人买菜、替老人打扫卫生,而老人们自己根本用不着向他们付费,但如果老人们对服务满意,实在想付“小费”的话,也还是可以的;一旦老人对服务不满意了,甚至可以随时要求调换他人。不用政府花一分钱投资建养老院,不用担心雇用外来保姆的生活不便,大连市的老年超市,可以说为未来出现的独生子女群体提供亲情化服务上,探索出了一个成功的借鉴模式。

  关注:独生子女现象催生亲情化服务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一直关注独生子女问题的中国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风笑天认为,“独生父母”家庭未来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赡养老人。若干年后,一肩是双方的年迈父母,一肩是年幼的孩子,“四二一”家庭的这种“压力滞后”现象必将对独生子女夫妇的生活构成严峻考验。

  他认为,尽管相对于全国现有3.5亿个家庭来说,“独生父母”家庭的数量还十分有限。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最具中国特色的“独生父母”现象正在快速地凸现出来。

  人口专家认为,减轻独生子女夫妇的负担,发展社区服务系统,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已成当务之急;同时,“独生父母”现象背后蕴藏着更大商机,可能催生一批新职业。

  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统筹考虑我国现阶段所特有的“独生子女夫妇”现象,对抢滩这一服务领域的企业,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并着眼于建立一个介于公益和有偿之间的服务机构,为独生子女家庭提供素质高的亲情化护理服务。艾媚


如果您喜欢网易新闻,请告诉您的朋友。
边框广告
相关文章:
农村养老,土地不是可靠的保障 ( 2005-03-10 09:53:00 )
我国空巢老人至少2360万 委员建议养老社会化 ( 2005-03-10 01:15:36 )
谁来为两亿民工养老? ( 2005-03-08 14:41:18 )
辽宁千万富翁接手养老院 甘为孤寡老人养老送终 ( 2005-03-08 03:29:00 )
每天四百多人退休 台湾面临严峻“养老”考验 ( 2005-03-07 09:51:00 )

·最新评论·

网易网友 [220.113.165.*] 认为:
2005-09-15 17:35:26
计划生育说穿了就是让老百姓断了香火绝了后!!因为只有老百姓死亡的几率大!当官的有钱的可以让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变成老外或者罚款!看看那些在中国的名人就知道!

网易网友 [222.45.105.*] 认为:
2005-03-13 10:24:37
是啊是啊!
如果一个城市 一起上吃年夜饭吧,一家一天啊!
不是的话,我是男的,最好是女2男3女2天,我一般是男1女2-3,其他回男家过

热 点 推 荐
网 易 无 线
网易无线
频 道 精 选
 

主编信箱 新闻热线:020-61210163-337 给网易提意见 网站地图 纯文字版 历史回顾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帮助中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