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上细说大秦腔
2004-09-03
“西部文化东部行——陕西秦腔眉户赴浙沪苏演出”活动,自8月
5日演出团正式启程,至8月18日返回西安,历时十余天,行程近4000公
里,在杭州、上海、南京共演出8场。大型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
和改编秦腔古代戏《西湖遗恨》及精品折子戏,一路演来,掌声迭起,
让我们一次又一次感受到东部人对秦腔眉户的喜爱。同时,“长三角”
人的胸怀和气魄也让我们感动。
大表演观念
“秦腔眉户赴浙沪苏演出”之所以能打响,首先得益于一种大表演
观念。以前,我省经常有团出省演出,但那都只是各个出击,影响不大
。此次演出,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省委书记李建国、省长贾治邦都
题了词,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中平多次询问剧目排练和准备情况,
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副省长潘连生任演出团团长,亲自带队出征,省委
宣传部副部长白阿莹、省文化厅厅长秦天行任副团长,省文化厅副厅长
乐可锡任秘书长。演出单位以省戏曲研究院为主体,派出了包括中国“
梅花奖”得主李东桥、李梅、李娟、李小锋以及西安市的侯红琴、齐爱
云在内的百余名精兵强将,以陕西戏曲界整体形象东进,展示新时期陕
西戏曲界的精神风貌和艺术水准。
剧目选得好,秦腔、眉户、折子戏展现了我省戏曲的多样性。大型
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是省戏曲研究院6年前推出的一部精品力作
,先后荣获国家级六项大奖。该剧讲述的是普通人的故事,弘扬的是新
时期所需要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个戏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演都不过
时,都会被接受。秦腔《西湖遗恨》改变自东部观众都很熟悉的《游西
湖》,它也是省戏曲研究院的保留剧目,秦腔悲壮、高亢、激越的特点
在该戏中表现的很突出,其“甩发”、“喷火”等绝技尤为人称道。折
子戏《断桥》、《悟空借扇》、《杨七娘》、《周仁悔路》等,集中了
精彩的唱、念、做、打。这三台戏让三地观众大开眼界,对陕西戏曲刮
目相看:陕西戏曲不仅有高亢激昂的秦腔,还有委婉缠绵的眉户,做功
武功更是了得,不愧是秦腔老大哥……
演职人员顾大局,识大体,任劳任怨,为演出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证
。短短十余天,辗转三省(市),三台剧目演出8场,演出任务前所未
有的繁重。舞美队连续装台、倒台,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因高温、劳
累,有的同志竟昏倒在后台。演员白天走台,晚上演出,数十台舞美灯
烤得演员浑身冒汗,戏服湿透。两台主演李梅,担子太重,且有病在身
,每天需打吊针支撑,但一登上舞台,她就忘却了病痛,与全体演员一
起,一招一式都精益求精,保证了把剧目完美地呈现给东部人民。大家
心里都很明白,“西部文化东部行”绝不是一次单纯的演出活动,演不
好,丢得不是演员的人,而是省上的人,西部的人。
大舞台气魄
“长三角”不仅经济发达,观念开放,在文化交流中同样具有大舞
台的胸怀和气魄。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省长吕祖善,省委副书记梁平
波,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敏尔,副省长陈加元;上海市委副书记殷
一璀,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仲伟;江苏省委副书记任彦申,省委常
委、政法委书记孙安华,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志军,副省长张桃林
等三省(市)领导,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出席开幕式观看演出,并给予
很高评价,演出团成员很受鼓舞。习近平看了《迟开的玫瑰》后说:“
这出戏思想性很强,写得是普通人,平常事,却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一定会使东部人民深受教益。过去东西部只是经济的交流,现在已扩大
到文化领域,西部的文化很好,走出来,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西部源远
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这对于增强东西部文化的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
。”殷一璀说:“在上海的舞台上,像这么精彩的现代戏还很少看到,
上海舞台是全国的,非常希望你们多到上海来演出。”任彦申说:“希
望把这样的好戏推向全国更多的地方,进一步展示西部文化的魅力。”
除此而外,三地的戏剧名家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茅威涛、黄
孝慈以及戏剧评论家和艺术院团也没有丝毫的地域、门户之见,不仅对
剧本、表演、音乐等给予充分的肯定,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对戏中的一些
细节,提出了非常独到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如剧情怎样修改更合理,舞
台布景还较简陋,演员化妆还需改进,秦腔应要坚守自己的特色等等,
使我们更加明白了哪些是我们的长处,哪些是我们的不足。浙江省小百
花越剧团还与省戏曲研究院结成了友好院团,相约要经常交流,同台演
出,共同发展。对演出的宣传,三地媒体也都不惜版面,给予了全方位
的报道。
三地的知名企业在此次文化交流活动中也表现出了应有的胸怀,浙
江的中天集团、上海的绿地集团、江苏的“今世缘”都为“西部文化东
部行”提供了鼎立支持。
大文化构架
“西部文化东部行——秦腔眉户赴浙沪苏演出”引起的意想不到的
轰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引发了很多思考,拓宽了思路。潘连生
、白阿莹、秦天行、乐可锡以及演出团其他成员在一起讨论最多的是:
怎样把一次性的交流变成长期的、稳定的形式,不断推动东西部文化交
流?大家以为,应尽快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确立固定的演出交流时间
,使东西部文化交流的大门永远敞开。艺术院团要不断地出精品,只有
精品才能使交流获得成功。秦腔眉户东部行为陕西戏曲走向全国奠定了
基础,增加了信心,除“长三角”外,我们还可以广东行、东北行、西
南行……让秦腔走得更远。我省的音乐、舞蹈、民间艺术、美术作品以
及电影、电视、图书、文物等,都可借鉴此次“政府主导,企业支持,
市场运作,媒体参与”的成功模式,有计划地推向东部,推向全国,全
面展示我省的文化艺术和我省雄厚的文化资源。
与“西部文化东部行”演出活动同期穿插进行的文化考察也达到了
预期目的。考察团先后与浙江、杭州、苏州、南京、扬州等省市召开了
座谈会,并实地考察了当地的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文化场
馆,对“长三角”地区的文化建设的现状、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体制
的改革有了了解,并从他们的经验和做法中受到启发。
(本报记者 王淑玲)
回到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