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新京报》消息:12月3日,哈尔滨市公安、消防等部门对道外区部分人员密集的娱乐场所进行突击检查。晚8时左右,检查组来到一家名为“欲海俱乐部”的歌舞厅。检查过程中,一男子冲过来对检查人员说:“我是道外区政法委副书记,‘欲海’的事我能说明白!”该男子随即以种种理由干扰检查。此事发生后,哈尔滨市道外区纪检委成立调查组对“‘欲海’事件”进行调查。经查实,当晚干扰检查的男子确是区政法委副书记姜培厚。
日前,姜培厚被撤销职务,调离政法队伍。
仅仅因为“干扰歌厅执法检查”就撤销区政法委副书记的职务,这样的处理让人一下子接受不了。一则“罪名”太含糊。他怎样干扰的?产生了什么后果?单单的“干扰”二字就摘人乌纱,似难让人信服;二则思维转不了弯。区政法委副书记就是管理公安
、消防部门的领导,即使管理权属不对位,多少也是“自己人”,怎么忽然干扰不成反丢官?
坚信有关部门处理干部问题的慎重,坚信有关部门处理案件的严肃认真。可我仍想向哈尔滨市道外区纪检委提两个不太过份的要求:姜培厚主动亮出个人身份,抢着上前要为“欲海俱乐部”说个明白,他说了些什么,能否让读者们也“明白”一回?出了这样的事,平常人都会想到姜培厚反常地主动为一个俱乐部开脱,恐怕幕后有见不得人的东西,这个问题你们深究了没有,究出了什么?也请让读者们“明白”。
从事发到处理完毕,前后只有三五天时间,一个区政法委副书记就被撤职、调离,由此足见执法检查组铁面无“私”的办案精神,以及区纪检委调查组绝不姑息养奸的处理态度。然而,两个部门应有的顺藤摸瓜、除恶务尽的办案意识似乎也都呆滞了。须知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个区政法委副书记为一个俱乐部亮开身份讲好话,本身就暴露出他角色定位上的问题。两个专业办案的部门似乎忽略了这一点,没有揪住既有的线索,扩大办案的成果,却匆匆结案了事,让人反倒感觉不是雷厉风行的办案作风,而有草率而欲掩盖什么事实的嫌疑。
未等问题彻底查清楚就将当事人撤职、调离,这是严重违背办案程序和办案原则的事情。对这种同样反常的办案情形,公众有权要求区纪检委调查组公开事件调查、处理的经过,有权监督这起处理干部事件的公正性和彻底性。希望哈尔滨市道外区纪检委就姜培厚问题,向公众“说明白”。
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执法、纪检部门不应等公民质询后再为办案情况作解释说明,而应从尊重公众知情权角度出发,自觉把办案情况让公众知情,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从而在公开、透明中提升公众对办案的规范性、公正信和可信性的认同,从而提高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小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