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今日新闻
   
专题新闻
   
推荐新闻
   
媒体农大
   
民意调查
   
新闻搜索
  
 
“出国仅是一个过程”——我校讲座教授石家兴先生谈“出国”
学生记者 张新娴 2003年11月27日 报道)
时下,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出国”成为大家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并成为一种潮流。有一些人基本不明白出国的目的是什么,只是在一种从众心理的趋使之下,便一门心思的想着出国,甚至不惜放下专业课,去专攻GRE、托福、雅思等。曾经流行一种说法,称出国为“镀金”。那么,出国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大?出国对每个人的发展是否真如想像中的那么理想?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我校讲座教授、北卡州立大学教授石家兴先生,请他从个人的经历以及身边的所见所感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石先生系美籍华人,祖籍湖南,生于四川,长于台湾,留学美国,获得美国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 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完成在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的博士后工作后,受聘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North Carolina)州立大学,现任该校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家禽科学系教授。他在对养殖场废弃物进行生物处理生产沼气能源和饲料资源以及对可降解羽毛细菌进行基因改造生产角蛋白酶等研究领域有卓越成就。今年10月,我校动物科技学院聘请石家兴为讲座教授。

记者:您认为出国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是否必要?

石先生:正如大家从家乡考到北京一样,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提倡大家能够到欧洲、到美国去看一看,这样眼界就开阔了,对自己的发展很有好处。但如果为了出国不顾一切,那代价太大了,出国以后也许会很失望。

记者:曾经有一种说法,称出国为“镀金”,认为只要出国,不管你在国外过得怎样,回国后也一定会对自己找一份好的工作有所帮助。您怎样看待这样一种说法呢?

石先生:我认为这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因为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与国外有很多合作,这时就需要很多对外界了解的人才,如果说你在国外受过良好的教育、训练,那确实符合国家的发展需要。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匮乏。但确实也有一些人借着出国之名,并没有真正的学到本领,从“镀金”这个词就能看出大家对它的讽刺意味。实际上,认为从国外回来就一定很好,这不见得,十个里面有五个很好就不容易了。随着国内教育水平的发展,自己培养出来的硕士、博士一样非常能干。因此我个人认为这应该是个暂时的现象,不必太在意。

记者:现在我校的就业率并不是特别高,而据了解,有很多人之所以找不着工作,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去做一些基层的工作。有很多学生已经意识到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但让自己真正面对时,却常常退缩,还有一些同学说即使做农民也要去外国做农场主,您如何看待这种想法?

石先生:确实国外土地多,人口少,拥有大块的地皮是较容易的。但是即使在美国,农民地位也不是很高。我们学农不一定就要做农民,我们可以将农业与工业结合在一起,帮助农民转业,如在农村将畜牧与食品加工结合,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职业中有的是靠脑力,有的是靠体力,有的是两者兼有,我们并不一定要直接自己去做农民。如果通过我们能提高农民的就业率,增加他们的收入,这就是在为中国的农业立功立德。

记者:那您认为什么时候出国留学比较合适呢?本科还是研究生阶段?

石先生:在我看来本科毕业出国较合适,但各人情况也不太一样。在大学本科阶段主要是打好一个底子,不单是英文准备好了就可以出去了,一定要把中文底子打好,首先中文表达你得流利,而且要对自己将来的研究领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事实上,大学还不是真正的专业教育,而是一个“养成”教育:要养成一个好的身体,对自己的基本文化要有一些认识,养成自己的人生观。英语只是一种工具,出去以后就发展专业,如果你是搞畜牧的,你就得在这方面有专长。千万别把大学当作一个留学预备班,而把自己的底子弄得薄了,这样的话,当你出国后,你会很失落的,也是镀不了金的,相反会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平常在媒体上我们总是看到某某出国后很是风光,实际上成功的并不是很多,甚至念完博士的都不是很多。有很多人念不下去,因为他们拼不过来,甚至有人找个借口就去做别的了。

记者:如果要准备出国的话,那应该有哪些准备呢?仅仅是英语过关就可以了吗?

石先生:当然了英语一定要好,否则在国外无法立足。但你英语再好,也不会比一个美国人更好,到了国外,英语就不是你的专长了,没有一定专长的话,也很难出头,千万不要忽视了自己的专业课。

记者:有一些同学在国内时对自己的专业不喜欢,就马马虎虎的混个文凭,准备出国后再转专业,因为据说,国外转专业相对容易一些。

石先生:转专业并不难,但你必须有自己的专长。我们在国外都很清楚,中国人很勤奋,他们在同一个层次里往往都是最好的,不输给别国人。

记者:中国的留学生出国后一般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石先生:最大的是经济上的困难,因为花父母的辛苦钱也不应该。如要活下去并不难,但是我们远渡重洋,是要出人头地的,如果仅是挣口饭吃,那何必出国呢?千万不要认为国外遍地黄金,有很多偷渡者花几十万来到美国最终却沦落到下层社会。但这也要看你怎么看待了,就像外省人到北京、上海,要得到承认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同样在美国,你是外国人就得多花点力气,肯吃亏,比别人做得更好一点。美国是一个移民的国家,开放的国家,如果你真正做得很好的,是会得到肯定的。不过吃点亏是难免的。

记者:准备出国的人应该有哪些心理准备呢?

石先生:大家正在享受着大学生活,大学生活够舒服,基本什么事都有父母和学校担着。但应知道,出国后困难刚刚开始,不要认为出了国,一切烦恼都一了百了,要有心里准备新来的问题可能更大。

记者:最后请您为那些准备出国的同学说一句话。

石先生:不要把出国当作人生的目的,出国仅是一个过程。

发表评论
(此新闻属于 学生生活 类 浏览 1228 次)(责任编辑:讲座)
 
理学院举办第二届研究生师生乒乓球赛 促进冬季体育锻炼 [12-27]
[中国教育报]“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评选揭晓 [12-27]
生物学院启动本科生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 [12-27]
[河北日报]我省在国内率先成功探索奶牛加代加量繁殖生物技术 [12-27]
 
浏览分类检索首页
党政管理 教学建设 
科学研究 产业开发 
学生工作 研究生教育 
国际交流 基本建设 
后勤服务 工  会 
学生生活 图书与信息 
校园治安 家属社区 
社会服务 新闻宣传 
统一战线 离退休工作 
校友联络 推荐新闻 
媒体农大 其它新闻 
新闻评论 农大人风采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2736604 校登记号:NW—0202
copyright © news.cau.edu.cn 2001-2003 E-mail:dxcb@cau.edu.cn
designed&powed by mysir holyseal the better view: 800*600+ IE5.0+
本站LOGO,欢迎互换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