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新城—嘉陵江北岸迅速崛起的城市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北部新城—嘉陵江北岸迅速崛起的城市带


2005-8-29 9:54:00  来源:













  变了,变大了,变美了———即使是“最资格”的老重庆,一不留神也会发现自己的城市变得让自己辨不出方向。变化每时每刻都在重庆发生。这是这座城市在拔节生长,一片片新城区从老城市发出新的枝条,跨过山脉跨过江河,开枝散叶地向东南西北生长。


  今天起,我们推出“迎接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特别报道·重庆地理新发现”,我们的笔和镜头将聚焦重庆城市成长的最前沿———一片片新城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展示那些让我们自豪的变化。


  道路延伸,楼房崛起,企业进驻,搬进新家……往昔的农村变成城市,这是重庆这座城市在地理上变化,也是经济发展和市政建设的变化,对每一位重庆人来说,这是我们家园的变化。


  家住新区、工作在新区,衣食住行还有哪些烦恼?新区建设,城市规划、市政环保等,你有什么想法和建议?欢迎读者朋友拨打热线966966,或发电子邮件到xwb@cqcb.com,为重庆成长和我们的家园,贡献你的建议和意见。让我们共同见证重庆成长!


  中新重庆网8月29日电  (记者 谢夷 实习生 张金华)没有陈旧狭窄的道路,没有急待改造的老厂房和棚户区,北部新区的一切从“新”开始,已成为一片代表未来重庆城市发展方向的土地。


  10月来渝参加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的市长们,将在北部新区看到重庆城市成长的轨迹。他们中的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仅仅是在3年多以前,这片如今洋溢着活力和热度的土地,还是栽种着庄稼的成片农田。


  记者昨日从北部新区获悉,进入2005年后,北部新区依然保持着疯长的势头,带动着大重庆的主城向北扩张。


  十字交通骨架年内实现


  据介绍,以“金”字打头,北部新区共有“开”、“山”、“通”、“海”、“兴”、“渝”、“州”共7条主干道。这些主干道将构建起北部新区的骨干路网。


  目前,作为纵向干道之一的金开大道18.7公里长的主干部分已经建成,峰会后,将继续向西延伸;横向的金渝大道在通车11.6公里后,西延段路面施工也已进入后期,力争年内全线完工。届时,北部新区将拥有一条十字型的交通骨架,基本满足区内居民和企业的交通需求。


  “3个1”发展格局成型


  “1座汽车城”,位于金开大道北端,已基本完成汽车城一期3平方公里建设,入驻有长安福特轿车20万辆项目、力帆乘用车10万辆项目和50多家海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目前,该“城”的二期项目正在从基础设施和招商项目两个方面加紧推进。


  “1个星系列百万方高新技术楼宇产业区”,位于金开大道南端,已完成海王星、金星两幢产业楼宇建设,入驻有光电子、生物医药工程、软件等高科技企业。在建的木星、水星、火星、天王星等高新技术楼宇,面积64万平方米,大部分将在今年完工。


  “1条嘉陵江滨江景观带”,其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将逐步启动实施。


  山水之城人文之城


  值得一提的是,北部新区在自然景观上也得天独厚,拥有45个天然水体、16.5公里长的江岸线,两江合围,华莹山余脉在新区内形成了生态肺叶、绿色氧吧。


  为避免无序开发,北部新区于近期出台了《景观规划导则》,对自然景观、道路景观、夜间景观等作了详细的控制性引导,以确保建筑风格的多元化、建筑档次的国际化。在人文气质上,北部新区从成立开始,就着力保护文物,延续历史文脉,挖掘区域文化。


  北部新区功能设置


  房地产高地


  金开大道沿线,是一片与山高路不平的重庆老城区截然不同的土地———除了浅丘地势平坦外,面积上100亩的水库有7处之多。据了解,在这些水库周边,龙湖、建工、金科、保利、联想等顶尖开发商建起了10余个楼盘,总占地超过1万亩,一条新的城市带已经初具规模。


  目前,北部新区的房地产开发主要集中在金开大道沿线,10余个一流楼盘同时拉开阵势,在产品特色上却有明显区隔。金科中华坊、棕榈泉、蓝湖郡、保利生态体育公园、奥林匹克花园等知名楼盘,将在10月峰会召开期间,向参会贵宾展现重庆房地产的一流水准。


  城市功能区


  “除了要住得好,对于一座新城来说,活跃的经济也是必需,否则只能是一座‘睡城’。”北部新区建管局局长周建明说,金开大道沿线已形成了近10平方公里的城市功能区,除吸引了10万居民入住之外,十里汽车城、星系列高科技楼宇工业等项目已经成熟,2004年北部新区工业100亿总产值中,大部分就出自于此。


  沿江景观带


  据了解,峰会之前,金开大道西延段至华邦医药路口即可竣工。“明年,继续向西到大竹林嘉陵江边,沿线土地都将渐次开发。”周建明说,届时,金开大道将有20公里长,与嘉陵江沿江景观带连为一体,那里是北部新区继金开大道沿线之后的又一个发展重心,更有一片好山水。(记者谢夷实习生张金华)


  老居民惊叹新区变化


  被采访者:胡天惠


  夏日的午后,75岁的胡天惠斜靠在自家楼下过道的墙壁上,和邻居们东一句西一句地拉着家常。和胡天惠一样,居住在附近几栋楼的居民,都是北部新区鸳鸯镇最早开发搬迁的居民。


  从1951年开始,胡天惠一家就居住在鸳鸯四坪,全家人都靠务农为生。1997年,他们居住的地方被划为开发区,一家人搬进了崭新的楼房。8年来,胡天惠已渐渐习惯了楼房里的生活,“这肯定比以前的破瓦房好。”


  而对比以前和现在的生活,胡天惠爽朗地笑着说:“还是现在要方便些。”胡天惠说,现在出门坐车和买东西都要比以前方便了很多,特别是看病,不像以前在农村只有一些赤脚医生。


  不过,胡天惠还是有不习惯的地方。“干了几十年农活了,突然一下不干了,全身适应不了。”胡天惠说,搬到新家的第二年,自己就生了一场大病,持续了几年。胡天惠认为,自己生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胳膊腿不能像以前那样“运动”了。


  现在,胡天惠和老伴的生活来源是低保。


  被采访者:刘富贵


  32岁的刘富贵,一脸黝黑的皮肤,据他自己说,这和他开摩的的职业有关。自从自己居住的人和吉乐大队(现北部新区吉乐村)被划入规划以后,原本全靠务农为生的一家三口突然一下失去了生活来源。


  “孩子要读书,就靠吃低保供孩子太困难了。”于是,两年前,刘富贵开始了摩的生涯,而妻子则在外面找了份杂工。现在,两个人的收入基本可以保证全家人的生活,几年下来,还有了一些积蓄。


  刘富贵说,开摩的其实比干农活还要累些,“做农活还有个农闲时候,开摩托要天天在外面跑。”不过,刘富贵对于自家被纳入开发区,还是非常高兴。特别让刘富贵开心和放心的是,孩子现在可以更好地接受教育了。(记者 林祺 实习生 黄梅)


  一个江北妹子和建管局局长眼中的北部新区


  9月底就要交房了,只要下班后有空,李立都会去北部新区金开大道旁的新家看看。自己那栋楼尚在修建中,对李立来说,所谓“看看”,无非就是远望,但她乐此不疲。


  “坐在小区的湖边,和前几期已入住的邻居们聊聊天。”李立说,新城里的新生活,她已等不及。


  突围从交通开始


  今年26岁的李立,是个生长于江北观音桥的地道重庆妹子。早10年,如今新家所在的位置,李立是绝然看不上眼的。


  “那时候,观音桥以北都是田坝,除了陪爸爸过去钓过几次鱼,我想不出那片地方会和我有什么关联。”对当时的李立来说,要搬家,除了嘉陵江大桥那头的市中区,其余免谈。


  “那片地方”第一次给李立留下深刻印象,是在2001年4月,报纸上登出了北部新区挂牌成立的消息。“重庆21世纪新城区”的名号让即将从大学毕业的李立将信将疑,“农村变城市,那得费多少事儿?”


  “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北部新区建管局局长周建明回忆,北部新区建区之初,规划面积91.73平方公里,但水、电、气、通讯几乎都是空白。“最紧要的是交通,当时这片地区,除了一条收费的机场路,交通还靠着机耕道打主力。”


  以原渝北鸳鸯镇为发展乡镇经济“小打小闹”修的一段路为基础,北部新区开始突围。2002年11月,建区仅一年半,首条贯通新区南北的主干道,由人和镇直达渝北两路镇的金开大道竣工通车,不封闭、不隔离、不收费,全方位开放,观音桥以北和老城区再无交通藩篱。


  两年地价涨了20倍


  从这时起,“那片地方”开始和李立有了些许关系。上班后,经常要到机场接客户的李立,不再走收费的机场路,隔天就在金开大道上免费跑个来回,除了对当时在全市来看都少有的双向六车道印象深刻外,李立还发现,12公里长的大道沿线,宁静的农田迅速变身喧闹的工地。


  “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管网,全部提前到达了各个地块的规划红线周边,项目动工,立即可用。”周建明说,依照国际标准,统一规划,管网全部下地,共用沟槽,可完全避免老城区常见的蛛网满天,重复开挖等弊端。


  一块块“熟地”,在很短时间内就被开发商一抢而空,如今金开大道两边几乎已没有无主之地。“修路前,两边土地最多才值5-6万/亩,修路后迅速涨到100万/亩左右,前后不到两年时间。”


  未来值得等待


  2004年8月,李立在金开大道沿线新城中买下了一套3400元/平方米的房子。远离城区,李立是经过一番挣扎才做出的选择。


  “对于没有车的人,住在这里的问题是非常具体的。”李立说,首先是公共交通,金开大道上客运车辆不少,但档次不高,而且,万一晚上在解放碑唱歌乐过了头,要打车回家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再就是生活配套,那些已入住的邻居们都是每天从城里买菜回家……


  对此,周建明并不讳言,“行政手段只能搭建起平台,但要根本解决问题,最终还得靠市场。”周建明说,以公交为例,金开大道沿线的公交站点已全部建好,“相信,随着新城的快速发展,随着入住人口的增多,经营者有利可图,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选择这里,实际上就是选择未来。”李立对北部新区充满了信心。 (记者 谢夷 实习生 张金华)

 
来源:华龙网

48小时新闻热点击

  • 农交会展位被订一空 签约金额预计将破80亿
  • 装修合同范本出台前律师挑刺 4个细节需商榷
  • 5个杂交水稻新品通过评审累计推广1567万亩
  • 30个工业园入驻企业2187户 27万人找到饭碗
  • 黔江:渝东南最大的采石场即将投入生产
  • 彭水:县委书记和社区干部建直接对话通道
  • 石柱一“神地”能预报天气 专家认为有依据
  • 点击十一五:重庆拟建海外基地帮助出国打工
  • 嘉陵江悦来大桥将开建 渝中北碚增快速干道
  • 重庆“华龙网”新版上线 高峰已升至6000位
  •  

     

    重庆新闻网

    Copyright (C) 2000-2006 CQNEWS.COM.CN rights reserved
    重庆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