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关注》特别节目:团中央宣传部、“我们的文明”组委会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录制
主持人:听众朋友你好,欢迎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道德关注节目,我是主持人朱煦,今天我们想和大家谈谈青少年道德建设和家庭教育,为此我们请来了两位嘉宾,这两位嘉宾你们可能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她们,也许你已经把她们为作你的老朋友了,让我们来一一介绍一下,一位是来自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副总编,也就是大家称为“知心姐姐”的卢勤老师,还有一位是来自北京海淀少年法院的法官,大家都把她称为“法官妈妈”的尚秀云尚法官,说到家庭教育与青少年道德建设很多朋友都能说出123,我想听听二位简单的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卢老师?
卢勤:在青少年整个道德体系建设中家庭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咱们孩子的第一任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咱们一直是这样讲的,在我们接触到的孩子中你真能看到这些有道德修养的孩子,家庭教育都是很不错的。
主持人:也就是说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卢勤:是不可替代的。
主持人:那尚法官对这一点肯定更有体会了。
尚秀云:对,我非常赞同,我觉得从法律上讲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受到法律保护和承认的社会单位,小孩从出生接触到是社会化的第一场所,也是最重要的场所,我接触的都是有问题的孩子,犯罪的孩子,我就感觉到家庭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太重要了,很多孩子在行为上越出道德规范的示范行为,都是小的道德细节没有注意,从孩子0到6岁的奠基起没有做好,导致孩子后来出现问题,我觉得家庭的道德教育太重要了。
主持人:这种教育做起来并不容易,所以我们今天坐在这里拿出专门的时间讨论这个问题,面对今天这样现实的情况,我们把孩子幼小的大脑都形容成一个思想库,我们都希望放进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内容,但是我们要讲一些问题,采取什么样的路径,拿什么去装,我们在装的时候别人也在装,比如社会网络都在装,甚至比我们装得还快,我们就需要去替换。
卢勤:孩子的眼睛就是一个摄像机一样,他摄下成人的行为对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孩子在家学怎么做人和在学校学知识是不一样的,知识是老师传递的,而父母的言行告诉他,身体力行是最好的教育。有一次我们招聘,我们“手拉手”活动要在一个国际的环保大会上组织一个小记者的新闻发布会,选两个主持,来了很多孩子,当时我一看,就看中一个男孩儿,这男孩儿就显得比别人文明,说话有礼貌,他也很想去,但他的表达方式就和别人不一样,他的表现不是很张扬,比来比去就选上了,这个孩子对人家的客气和尊重究竟是什么原因?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写的一篇作文,妈妈是北大的教授,经常碰到一个卖废品的,妈妈一下班了跟他打招呼,还忙呢,还没下班啊,那个人一看教授和他打招呼就非常兴奋,卖破烂的经常在他妈妈下班的时候蹲在那儿专门跟他妈妈打招呼,表示他还认识教授,妈妈看到他总是特别客气,卖废品的时候比如说9块8,他说就给10快吧,他妈妈说就给我9块吧,有时候走的时候互相说再见。有一次他和爸爸妈妈一块儿出去,他们俩就嘲笑她说你看,你们跟老朋友似的,他妈妈说我为什么不可以和他成为朋友呢,他也很重要啊,孩子突然觉得人没有高低贵贱,对普通劳动者也应该很尊重,他对周围的普通劳动者都能够尊重他们,这孩子的素质就带着尊重,这就是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孩子做人的方式,道德嘛,就是说与人处事的规则,是什么样的品味,实际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尚秀云:刚才听卢老师说的例子非常的好,我接触到的孩子是在青春期出现了问题的,就是一满14岁,违法甚至犯罪的孩子就到我们这儿来了,我们发现这些犯罪的孩子有一个特别大的特点就是不知道尊重。
主持人:刚好是相反的。
尚秀云:对,刚好是相反的,在不知道尊重的基础上就是一种恶,他们在不知道尊重的基础上,没有善良的情感,他做伤害别人的事儿,这都不是偶然的,都是小时候违纪行为,不良行为,违法行为甚至犯罪行为,父母对早期善良情感,尊重别人的教育很重要,另外尊重人格的培养也太重要了,我记得卢勤老师说过一句话,就是:播种一种情感收获一种行为,播放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卢勤:大人也在复杂的社会中生存,他的心态将决定教育孩子的方式,压力很大,那种急功近利,他就不管你?要考高分考大学,我是为你好,你不上大学将来怎么办,从它的理由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只要结果,不要过程,这就违背了教育思想,我有一个教育思想,就是成长比成绩重要,因为孩子是未成年,如果他在成长中只为了一个功利的结果他可以不择手段,我可以获得高分我可以抄袭,背着老师我可以编造,我把比我强的人弄下来我自己上去也可以获得优胜,但是他做人完全失去了道德,但是家长只要结果,牺牲了孩子青春,这样家长还觉得是为孩子好。但是这样你不让孩子在做人方面怎么成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存在着多种误区,尤其是只注重智力开发、文化学习,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怎样养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孩子有正义感、责任心,懂得孝敬父母、勤俭节约、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不论你的孩子是神童天才,还是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或优裕条件,不论你想“养儿防老”还是“望子成龙”,不论你是在给孩子请家教补课,还是在领孩子学钢琴、学艺术,作为父母都要时刻记住:父母对孩子教育的一条主线,应该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正直、有用的人。那么,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您如何看待家庭教育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您认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欢迎您参与我们的讨论,发手机短信的朋友请您先输入两个英文字母WT,然后输入您想说的话,发送到9500168。来信请寄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文体新闻部《道德关注》节目收,邮政编码是100866。喜欢上网的朋友,可以把电子邮件发送到gd123@cnr.cn。
主持人:我想还有一种情况,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表现,比如不分场合要求孩子或者指责孩子,在一些关键立场上不是和孩子“同心同德”,我要用这样的一个词,共渡难关,你觉得这个家长在研究方法和途径你是不是可以给更好的建议?
卢勤:其实在孩子的道德形成是在很多具体事情上形成的,这个人的道德水准有多高,他选择的准确程度有多高,这是他的一个水平,但是往往家长没有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他非常武断的认为你是我孩子,你得听我的,我知道的比你多,他就武断的帮孩子选择,但他的这种选择无论对错孩子都非常逆反,比如择校,孩子应该有权利——
主持人:至少应该有发言权。
卢勤:对,应该讨论这个事儿,我有一个朋友,孩子报考了一个学校,他一打听这个学校不如那个学校好,孩子拿到另外一个他没有报考的大学通知书,他说恨你一辈子,永远恨你,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解决,这就是对人权的不尊重。
主持人:上升到这样的高度。
卢勤:一个要上大学的孩子完全有这样的权利和能力,但是爸爸妈妈没给他,所以这个孩子在价值形成有问题。
主持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和孩子沟通艺术的钻研也是一门大课程,我想尚法官也是深有感触的。
尚秀云:对,首先要了解孩子,我记得卢勤老师说的,她的书我看得特别多,她说不了解孩子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不尊重孩子的教育是专制的教育,不信任孩子的教育是错误的教育,你要让孩子听话,你必须对你的孩子了解, 要和孩子沟通,商量,不能总是居高临下的,不能我是你爸爸,我是你妈妈,我说了你就得听我的,我说报哪个学校你就要报哪个学校,实际上,这样孩子是不服气的,他可能当时服你了,当时他心理觉得爸爸妈妈是强制,他觉得我是在为你上学,影响了他的积极性,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积极性,有自己的潜能,只不过有的发挥出来,有的没有发挥出来,引导得好,孩子的潜能充分发挥他就能健康成长了。
卢勤:我认识一个北京高三学校,也是我们中国中学生报的小记者,他参加完高考他爸爸就给他一张飞机票,说儿子你愿意去哪所学校就去吧,他跑了四个省,最后选了南昌大学,他爸爸就同意他去了,去了学校一年级新生竞聘校长助理,他以高票当选,我到南昌办知心热线,我还没去他就去了,人家说你助手来了,我说我没有带助手,一看他来了,他在学校特别主动,组织学生跟校长沟通,我觉得他的发展就有很大的平台,他爸爸很信任他,而且他把自己管理得很好,我觉得他的人格发展很健康。
主持人:我还是要站在更不乐观的角度向二位发问,刚才尚老师提到了解,我想通过这些年的象您,象卢老师,还有像很多关心家庭教育的专家和学者和社会舆论的呼吁,很多关心的家长这方面的意识提高了,已经不是以前的水平了,我想替这些家长朋友向二位讨教一下,怎么才能改变孩子不想被了解的现状。
卢勤:我觉得父母首先要学会倾听,现在父母是爱听就听,不爱听的不听,除了孩子报个成绩他听得进去,孩子平时兴致勃勃说的事儿,可能就是他生活的重要部分,这时候爸爸妈妈能不能当一个普通的听众,然后介入他的生活,发表一下他的看法,当然孩子说完了不是马上给他指导,教训一通,那孩子以后就不要把话告诉你了,所以倾听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渠道,现在人都会说,很少会听,能不能先从倾听开始。
主持人:那我继续问技术性的问题,人家说爸爸妈妈怎么不会倾听呢,第一声就想听他叫我爸爸妈妈,我一直在听,可是后来是他不跟我说啊。
卢勤:是,孩子有一段时间,尤其是初一初二,青春期,他有话愿意跟同学说,跟朋友说,这时候的父母要理解,要耐得住寂寞,你干嘛非得偷看他日记,偷听他电话,要冷静一点,给他一点时间,会有机会的。
尚秀云:我也觉得还要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孩子有两个断乳期,一个是0到3岁的生理断乳期,不吃妈妈奶了,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到了青春期,女孩儿可能早一点12、13岁,男孩儿13、14岁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亲子关系下降,伙伴儿关系上升,这实际是个体,自然人向社会化必然经过的一个阶段,有的爸爸妈妈就不太知道,他觉得孩子小时候特乖,爸爸妈妈说什么是什么,跟爸爸妈妈的情感特贴近,到了青春期觉得孩子逆反,日记本上个锁,实际他是生理成长的必然反映,我觉得一个是倾听,孩子喜欢的你要都喜欢,要拿出更大的耐心对待孩子,不要把孩子的生理反应看成是孩子的不听话,我接触的都是一些有问题的孩子往往在青春期出现问题,犯罪最多的时候出现问题的是17岁,什么时候出现问题,13、14岁,青春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到了心理断乳期了他觉得逆反,这是很自然的生理现象,但爸爸妈妈不会这么认为,就觉得小时候都听话,长大不听话了。
主持人:要听话就一直听话。
尚秀云:对,比如滚,爱上哪儿上哪儿,但孩子信以为真了,就离家出走。
卢勤:你知道有一个孩子,上次我做电视节目的时候,跟孩子面对面,孩子就说当他出现青春期躁动出现问题的时候怎么办?我说现在孩子吃得比较好,营养过剩,提前一到两岁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特点就是专门跟大人较劲儿,你让我干我偏不干,你让我朝东我偏朝西,爸爸妈妈由于压力太大,过早进入了更年期,我让你干你就得干,你不干我就跟你急,青春期碰撞了更年期,怎么办?我那天讨论怎么办,你知道那天有个孩子怎么说?他说你能不能等我们两年,等我们长大就好了,我当时听了挺感动的,人15、16岁就是挺激动的,你等我一下,过了17、18岁的孩子好得多,他突然就会冷静下来,因为我长大了嘛。
主持人:可能从大人和小孩儿的角度,大人是应该让着小孩儿,但我在这里也要加一句话,除了孩子给大人带一句话,等我们两年,同时我也想给孩子带一句话,你们也稍微让爸爸妈妈一点。
卢勤:这话我也说了,就是跟孩子说父母也到了更年期了,要谅解一下。上回有个孩子从外地来找我,跟他爸爸妈妈不说话,算清帐,该多少钱我还他们,我们就没关系了。我们沟通了好几个小时,最后我说我让你办一件事儿,回去给你爸买点东西,他说凭什么啊?我说你首先给你爸倒一杯水,他说我长这么大从来没倒过,过了几天给我打电话,我听了你的话,给我爸买了瓶酒,我爸哭了,说这酒我不喝,我天天瞅着,这是儿子对我的爱啊,我妈也哭了,我妈就搂着我脖子说,儿子,妈不知道你到了青春期,儿子说我也不知道你有更年期啊。
主持人:我想这样一个故事能让我们舒心的笑出来,我们的舆论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我们总在传递孩子的声音,就忘了传递父母的声音,这种缺失就会让孩子想当然的暗示,认为就得你等我,我们听到刚才这个故事我是真的感到内心的喜悦,这是一种双向传递。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每周日中午1点半到2点播出《道德关注》节目。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德育教育,父母首先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但许多父母总以为孩子年龄小,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许做,在爱的名义下过度保护孩子。结果,一方面使孩子受到过分限制,他们的能力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另一方面,孩子也会在过度的限制中,厌恶说教。一项来自孩子们的调查显示,至少有一半的孩子对自己的父母感到不满意。当问到“有心里话选择跟谁说”时,很多孩子选择了同学或好朋友,很少选择父母或老师。因此,父母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首先要尊重孩子,经常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并让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只有孩子们真正参与进来,他们才能有感受,才能在感受中升华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认识。请继续收听中国之声特别制作——圆桌对话:《让道德之光照亮年轻的心》第二集:《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在座嘉宾: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刑事二厅副厅长、全国“十杰”女法官尚秀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副总编、“全国优秀少年儿童工作者”卢勤。
尚秀云:家庭教育对孩子有重大影响,我接触这些有问题的少年,跟他爸爸妈妈一接触就知道为什么有问题,是爸爸妈妈先有问题,未成年人是倍加需要关注的弱势群体,如果说家庭缺损,比如我对100个孩子的家庭报告,失去和睦的家庭占一半以上,包括离异的家庭,就是单亲家庭,再一个是再婚的家庭,再一个是收养的家庭,包括婚姻动荡家庭,在我们的调查中大概有56个孩子是这样的情况;第二种家庭是失教的家庭,一种是溺爱,父母的疼爱,家里的娇宠,让小苗苗在家里为所欲为,所以孩子的素质就跟不上,更重要的是自我意识,自私,没有责任感,不合群,往往会潜在的造成一些违法犯罪的危险,再一个是家庭打骂,孩子有一点小毛病就打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第三种是家长让任不管,夫妻不管了没有人教育孩子,没有人监护孩子,这样他接触一些不好的文化和不好的人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再一个是失德的家庭,就是父母品行不好,再一个是失才的家庭,我们在这次调查中文化层次很低,家庭素质比较低影响了孩子。
主持人:刚才我们听了尚法官的调查和分析,我们觉得问题真的还是很严重,但我想所有问题的发生也是个发展的过程,有些到现在还没有发展到尚法官那儿去,面对这样一部分我还想听听卢老师的?
卢勤:你只要有一个孩子你就知道你是他人生的榜样,这是一定要树立的,一个孩子从苍蝇变成大象了,他不是一下就变成大象了,他总是在失去道德的行为中得到了鼓励,谁的鼓励?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为什么?占了人家一点小便宜,所以有些小偷小摸的行为他爸爸妈妈如果非常严厉的告诉他不要拿回家,他就会有限制,这个东西的影响是巨大的,只要你家有孩子,你们家连牲口都不能骂,因为这些都在影响孩子啊。
主持人:刚才尚法官讲到的比如他失去了很好的教育的机会,他选择了不恰当的方式,还有的长期出差没有顾忌到,他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他回来觉得我这个孩子已经成问题孩子了,但是他的行为又没有恶化到更不好的程度我们该怎么办?
卢勤:这些问题如果他还没有到犯罪的地步,孩子常常是不够信任的孩子,往往就破罐子破摔了,你十个手指头全断了,但是还有一个手指头,还能用呢,让他看到这一点,要让这样的孩子有这样的思想,虽然我有这样的缺点,但我还有那样的优点,人是为了优点而活的,有一句话,就是我在浙江少管所给两千多个孩子做报告,为了明天,要从今天开始,讲完以后一个孩子就上来问我,出去以后怎么立足?我问什么时候出去?明年二月份,我说把头抬起来,你过去做过坏事,现在你变好了,你是好人了,你要堂堂正正的做人,把头抬起来,给有些缺点错误甚至现在犯了罪而明年有希望的孩子,告诉他们把头抬起来。
主持人:所以我最后想请二位就青少年道德建设关于家庭教育做一个展望?
卢勤:说实在的,现在很多单位都开始重视家庭教育了,可能我跟尚法官都有这样的感受,到三八节的时候,单位给职工谋福利的时候,是要听报告。
尚秀云:忙得不得了,人说这是我们职工的要求。
卢勤:给职工讲讲家庭教育,这说明我们单位重视职工对教育的问题,非常阳光。
主持人:我觉得家庭教育对孩子特别是道德教育内容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我想家应该成为爱的港湾,希望每个孩子都有美好的一生,收音机前的朋友提起卢勤老师的时候总愿意把她称为“知心姐姐”,其实她已经是“知心妈妈”了,法官妈妈就是当然的妈妈了,我想这两位妈妈在我们孩子一代一代孩子成长中能感到妈妈的关爱,还有很多很多,实际已经是您二位的晚辈的爸爸妈妈,他们又在承担着家庭教育的重任,我们希望在更多的家庭看到更多的“知心爸爸”、“知心妈妈”,谢谢二位。
主持人:在这里我也要感谢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