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120网|中国心理咨询治疗网
  
心理咨询导航 医学心理测试 国家心理咨询师在线培训系统 New 戴医生心理咨询博客 会员俱乐部 心理咨询师培训 心理学知识查询 电子杂志
心理案例精选 心理咨询预约 联系方式及地图 社交自信心训练 文章荟萃 心理学动态 心理120论坛 友情链接服务专区 返回首页
用户名
密 码
戴王磊心理学讲座播客[置顶]
2007年春季二级心[置顶]
2007年春季三级心[置顶]
成绩查询(06年秋季
讲座通知
...更多>>
免责申明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综合首页--蹇冪悊瀛﹀姩鎬
沪韩科学家发现消除恐惧记忆 老鼠毫不畏惧猫

(发表时间:2005-9-16) 作者:心理网 浏览次数:295 

沪韩科学家发现消除恐惧记忆 老鼠毫不畏惧猫


阻断恐惧记忆的新成果应用于人类能减少因灾难带来的心理创伤

  老鼠竟然可以不“怕”猫。复旦大学和韩国国立汉城大学的专家学者日前发现,可以用遗传学手段或药理学手段在普通的老鼠身上“动手脚”,使得接受实验的老鼠不会产生恐惧记忆,成为天不怕地不怕的“霸王鼠”,别说是猫,就是老虎也不会让它产生恐惧心理。这个成果同样有可能为消除人类恐惧记忆提供依据。目前,该成果已发表在昨天出版的国际神经科学顶级刊物《神经元》上。

  做法 拦截“恐惧信息”阻记忆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研究和国际合作,复旦大
<A HREF="http://ads.online.sh.cn/event.ng/Type=click&FlightID=4836&AdID=5523&TargetID=657&Segments=1,89,442,691&Targets=126,418,657&Values=31,43,51,60,72,90,100,110,150,193,245,265,355,397,610,633&RawValues=&Redirect=" target="_blank"><IMG SRC="http://adsp.online.sh.cn/050901507.swf" WIDTH=360 HEIGHT=300 BORDER=0></A>
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长江学者”卓敏教授、李葆明教授以及合作者韩国国立汉城大学姜奉钧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大脑前扣带皮层神经元的NR2B受体对恐惧记忆形成至关重要。李葆明教授举了个形象的比喻,脑功能的实现是建立在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之上,NR2B受体就是它们之间信息通讯的“催化剂”,如果NR2B受体的活性降低或受阻的话,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能力就会变差,这些接受实验的动物不会形成恐惧的记忆。换言之,是对“恐惧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实施干扰和拦截,使其无法被完全地“记录在案”。

  实验 老鼠受电击但毫不畏惧

  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实验人员进行过这样的实验:实验人员把一只正常的老鼠放入一只笼子接受电击,过24小时或48小时再把这只老鼠放进笼子,老鼠弓着身体,显得惊恐万分,简直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实验人员说,老鼠弓着背是高度恐惧时候的一种行为状态。然后,实验人员又把注射过能阻断NR2B受体药物的老鼠放在一个笼子里,再给这只老鼠施加一次电击。24小时或48小时以后,同样把这只老鼠放进原先受电击的同一只笼子,可是这只老鼠一点过激反应都没有,好像此前根本不曾经历电击这样的“酷刑”。

  实际上,这就是药物在起作用,使得NR2B受体的活性降低或受阻,老鼠不能形成恐惧记忆,所以即使是受电击后“二进宫”也表现麻木。

  既然连电击这样的“酷刑”都不怕,区区一只猫就不在话下了。李葆明说,研究所虽然没有做过“猫鼠实验”,但是根据常理推断,一只被注射过能阻断NR2B受体药物的老鼠,即使是被猫追得满大街跑,它也会“好了伤疤忘了痛”,下次见到猫还是“毫不畏惧”。

  设想 开发治恐惧的“特效药”

  据李葆明教授介绍,虽然现在还不能说这项成果什么时候能够应用在人类身上,但是从远景来看,它有可能将为人类带来很大的福利,尤其是开发防治“创伤后应激综合征”(灾难性事故发生后,人所受到的严重心理创伤、精神创伤)的药物。李教授说,在遭遇到类似“卡特里娜”飓风的重大灾难时,普通人尤其是女性、儿童的内心会遭遇巨大冲击,从而留下严重精神创伤,对将来的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但若是将来开发出针对NR2B受体的药物,并在灾难发生后立刻服用,就能减少因灾难而带来的心理创伤。

  人需要有恐惧心理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孙中欣教授认为,当人面对极大的恐惧和痛苦,而心理疏导等常规的手段不能帮助他走出阴影时,能忘却恐惧的药物是有意义的,但是人类应该克制地使用它,不能把它当作治疗一切的“灵丹妙药”。孙中欣说,人类需要有恐惧心理,比如说普通人走在马路上被自行车撞了,他就会产生恐惧心理,然后在路上行走就会很小心。

  ■会否出现无所畏惧的反人类者?

  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由于具备使人类不能形成恐惧的可能性,将来不排除出现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不怕的人,如果被用心险恶的人利用,就会造成社会灾难。不过,李葆明教授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科技毕竟是双刃剑,只要得到合理使用,它就能为人类创造福利。

  ■随着恐惧记忆被抑制,高兴情绪是否会消失?

  由于目前实验只能在老鼠等动物身上做,研究人员只能观察动物是否出现恐惧情绪,是否会对其他情绪产生影响,暂时不得而知。研究人员表示,恐惧和高兴都是处于高度兴奋的、高度唤醒的一种精神状态,而且都与大脑前扣带皮层有关。因此,不排除老鼠在失去恐惧感的同时,也不懂得“高兴”为何


忘记恐惧,但不要忘记勇敢

  通过使用药物来删除生物体恐惧记忆的科学手段令人耳目一新。尽管目前的实验对象还仅仅是动物,但似乎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项科学成果也可以一定程度地帮助人类不受那些不良记忆的困扰和折磨。

  科技领域的任何一点创新、任何一次拓展无疑都具有积极意义,人类需要改变世界,需要依靠智慧优化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而不是默默承受各种各样降临在我们身上的苦难。科学家的伟大在于,他们总是试图让整个人类以更健康、更文明、更舒适、更愉悦的状态居住在这个地球上,虽然,并非每一项发明的结果都完全忠实于他们的初衷。

  今天报道的这则科技新闻传递了良好的意愿。对于无数曾经或仍在被诸如恐惧等不良记忆摧残的人来说,他们最迫切希望得到的恩赐,恐怕就是重新拥有一颗宁静的心灵。前不久美国“卡特里娜”飓风肆虐之后,新奥尔良的一位妇女对采访她的记者说:“每次想到那恐怖的画面,我都有一种生活在地狱里的感觉。”巨大的灾难带给人的创痛是如此强烈和持久,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奢望岁月能够消弭这道心灵上的伤痕。而如果有这样一种药剂,服用后便可立刻忘却曾经历过的可怕场景,那么,其积极作用显然是单纯的心理治疗所不能比拟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能不为科技文明的进步感到惊喜。在这项崭新的科研成果浮出水面的同时,我们发现,那些在巨大的恐惧中垂死挣扎的人们似乎即将告别寒冷的冬夜。他们将不再孤单无助,我们也将不再因为无法给予他们更多的精神援助而黯然神伤。针管里的药剂不只是科学的内容,更饱含了道德领域的丰沛情感———使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获得帮助,难道不是人类和谐社会的一贯诉求吗?

  当然,面对不断被开发的科学宝藏,我们也应当进行更为全面的思索。一种隐隐存在的担忧是:当我们能够借助科技手段摆脱恐惧的时候,我们是否还会主动挖掘来自我们内心的力量?当药物能够使我们不经过同恐惧的作战而直接获得坚强的时候,我们整个社会的神经是否反而会变得脆弱?到那时,我们还有多少勇气来迎接未知,承受灾难?

  也许,很多人生的经验都伴随着难以消灭的恐惧和愁苦,但恰恰是这样的记忆,让我们的生命展现出丰富的形态,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充实。何况,有言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些记忆显然不应该被删除。以战争为例———很多经受战争磨难的人会留下永远的精神创伤,然而,正是因为怀有对战争的恐惧,他们才愈加懂得和平的可贵。又比如国人一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中国足球,我们固然希望通过科技手段迅速治愈罹患二十多年的“恐韩症”,但我们更希望看到国脚用他们自己汗水和勇气赢得那迟到的尊严,哪怕,这需要更长的时间。

  也许有一天,神奇的药剂能够让我们忘记什么叫恐惧。但愿它不要同时让我们忘了什么叫勇敢。

  新闻来自:心理120
Copyright (C) XL12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心理120网 版权所有 ---
联系信箱:浙江省温州市车站大道金泰大厦16E室
邮编:325000 E-mail:master@xl120.com
主办单位: 温州市慧泉心理障碍研究所 [Designed by Liank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