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保险,保险吗?
本报记者郭宏鹏
保险是风险保障
买保险能保险吗?答案是肯定的,不容置疑的。只是买保险在程序、方式上非常讲究,稍不留神,买了保险就等于白买,就像安了防盗门防不住小偷一样。大量的理赔纠纷官司告诉我们:要买保险,先要了解保险知识,掌握保险法,否则就有可能被保险公司及其代理人“涮”了,当然也有因为投保人对保险条款认识上的偏差而导致得不到赔付。
保险业对于我国消费者来说,可以说是“新生事物”,它是改革开放后才重新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的,而且很快便进入了千家万户。据1999年北京市场一份调查显示,北京居民购买保险的家庭比例为48.4%;同年中国保险业务总收入达1393.2亿元,保险收入以年平均35.08%的速度增长。即便如此,我国1999年保费收入只占居民储蓄余额的2.3%,而发展中国家保费收入占储蓄余额的7%,发达国家则为15%。从这里不难看出我国老百姓重储蓄而轻保险,预示着我国保险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21世纪的第一个春节刚过,洛阳火灾、“大舜”号沉船、长沙远大直升机失事等灾难事件陆续进入保险理赔阶段,在这些不幸事故中,有的人还保了养老险和意外伤害险,这样他(她)的亲属能从保险公司拿到一笔数目可观的保险金,悲痛之中可以得到一些安慰。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然而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却毫不留情地光顾人类生存的地球,火灾、车祸、疾病、死亡无时不威胁着每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样东西能减轻灾害的损失,那就是“保险”。用专家的话说,保险是一种分散危险,消化损失,集合多家单位共同建立保险基金用来在发生约定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时,对被保险人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给予补偿或给付保险金的制度。按保险类型,可将保险划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人身保险又可划分为人寿险、伤害险、健康险等。
对于保险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要买保险?”记者不妨趸来一些西方人的观点:“买保险就是养一个孝顺的儿子,20年后他就会为你奉养天年。”“买寿险如同和上帝签一个合约,保证这20年或一辈子都没有问题,有问题他替我照料。”“一个寡妇抱着500万元痛哭,另一个寡妇抱着棉被痛哭,两个人明天一样要面对生活,您要选择哪一种?”“孩子生病时,您不可以说等一下,等我有钱时再生病。保险就是这笔钱。”
我国城乡居民有点积蓄喜欢存银行,他们的观点是“买保险不如把钱放在银行里保险”。在这里,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如果钱没有贬值,而人先贬值(如伤残、疾病),怎么办?有两个比喻十分形象并颇具说服力:其一:保险是坐电梯上楼,它的特点是投保的同时,就能得到约定的保障额;储蓄是爬楼梯,是一种逐步积累资金的方法,它需要经历规定的时间,才能达到目标额。其二:在有意外发生时,领取的保险金会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于保险费,可谓“四两拨千斤”;如果存的钱不够多,真有意外发生时,就是“杯水车薪”。因此有人说“储蓄是算得出利息但算不出风险”。
买保险是需要投入的,有的人喜欢在买与不买上打小算盘:买了保险没有发生灾害,就觉得钱花得“冤枉”,殊不知,生活中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北京金属工艺厂的董桂荣就是保险的受益者。她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单位效益不好,已经5年没有报销医药费了,为了预防万一,去年4月8日在我邻居(也是我的保险代理人)的劝导下,我为自己入了保额为5万元的重大疾病定期保险,5月28日我又入了10万元的定期保险,同时入了人身保险附加住院医疗保险,累计交纳3090元保费。有些事真的没法说清。今年1月3日我做了右肺下叶切除手术,确诊为右肺下叶类癌(三期)。保险公司组织人员调查核实,赔了我16.52万元。幸亏董桂荣及早买了保险,否则十六七万元的住院费可能就要把她压趴下了。保险的独特作用正在于它能够“以防万一”。被保险人花钱实际上就是向保险公司购买了一种保障,这种保障只有在遭受损失时才能充分体现出来。一家幸福,一生平安,岂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即使“白”交保费,又何谈“遗憾”呢?
理赔难在何处
大凡和“保险”打过交道的人,大多会有这样一种经历:业务员(保险代理人)拉保险时,真是笑脸相迎,好话说尽;万一出了险需向保险公司索赔时,不但笑脸没了,甚至把你当作上门的乞丐看待。被保险人本来就遭遇不幸,又遇上索赔难,真是雪上加霜。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介绍,保险纠纷一度成为中消协公布的十大投诉热点之一。他们分析原因,主要是一些保险代理人虚夸保险功能,掩盖免责条款的内容,盲目承诺和夸大保险功能和范围;一些保险公司一味追求市场份额,高手续费、高返还、低收费等违规现象屡禁不止,在理赔时则采用拖延、少额赔付等办法敷衍塞责,甚至找借口拒赔……
苏某(女)在一家保险公司投保人寿保险,与此同时还投保了“住院医疗保险”。某日,苏某突感腹痛难忍,被送到市人民医院,经诊断为“宫外孕导致大出血”,医院及时给她实施了手术治疗。苏某出院后持相关证明到保险公司申请支付保险金,却遭到了对方的刁难。保险公司认为宫外孕属于怀孕的一种,根据“住院医疗保险”条款的规定,怀孕是“除外责任”,便向苏某发出“拒付通知书”。苏某拒理力争,找到医学专家咨询并出具证明:宫外孕是一种病理性疾病,不是正常妊娠。保险公司才不得已支付了医疗费。
1996年9月1日,河北省遵化市三中向初一年级的左陆阳及其他同学收取保险费25元,其中学生平安险10元,附加疾病险15元。9月8日,左陆阳因肚子痛被送往医院,确诊为“左肾输尿管狭窄,左肾重度积水”,后转至北京大医院进行了三次大手术,获得成功。左父找到遵化保险公司提出报销医疗费的请求,保险公司答复输尿管狭窄属先天性疾病,公司拒绝赔偿。左父非常气愤:学生集体投保时,保险公司不体检,只收钱。一旦学生患病,保险公司却推卸责任,难道要每个学生主动到保险公司“坦白交代”不成?何况左陆阳根本不知道自己“尿管狭窄”。最后左父一纸诉状告到法院,人民法院支持了他的诉讼请求。2000年12月底,遵化市法院判决:被告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遵化支公司给付原告左陆阳保险金9790.5元。至此,长达3年的保险纠纷终于有了说法。
让保险公司从兜里往外掏钱,想必他们也是极不情愿的,少赔点,公司不就多赚点吗?客观上也反映出我国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业务不熟,工作失误,对保险法、民法、继承法等相关法律知之不详,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到理赔的质量,也有损保险公司的信誉和形象。
另据知情人透露,保险理赔里面有“猫匿”,存在大量的人情承保、人情理赔。修理厂吃保险公司,保险业务员拿修理厂回扣,这已是公开的秘密。只要保险公司内部有熟人,理赔再难也不难了,甚至不该赔也赔了。一辆急转弯的三轮车撞上李某的富康车,富康车虽紧急制动,但车前脸严重撞损,大灯破碎,修理费花去5240元。出险后,经保险公司的朋友指点,李某把事故责任全往自己身上揽,因负主要责任的三轮车师傅没钱赔,这样李某非常顺利地在保险公司索赔成功。
今年1月份,北京宣武区法院判决一起保户状告保险公司案。张某的凌志车出险后,中国人民保险北京某支公司指定由某修理厂维修,张某取车后第三天凌志车在路上自燃。鉴定结论是:发电机油注入过多且滤清器没拧紧,致机油泄露。保险公司以张某没有投保“自燃险”为由拒绝赔偿。张某私下核查修理厂,发现该厂只能进行汽车小修,并没有主修凌志车型项目。法院审理认为,在发生第一起保险事故后,由于被告保险公司错将车损严重的进口事故车送至不具备修理该类进口车辆资质的部门修理,以致修车时留下隐患,导致汽车烧毁,判决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20万元、施救费8980元。不具备资质的修理厂能揽到这种“肥活儿”,不跟保险公司理赔员有“深交”成吗?
斩断骗赔“黑手”
保险骗赔,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虚构保险标的,夸大损害程度,编造保险事故等,致使保险人陷入错误判断而向其支付保险金。保险骗赔,防不胜防。将小额医疗费收据改成大额收据,意欲多赔;已确诊患有某种重病,为骗取保险金,隐瞒实情投保,熬到保险条款规定的承担责任时限后设法骗赔;明明车辆被对方撞坏,与肇事方私了要了一笔修车费,又到保险公司谎称车子撞树或撞墙了,这样又骗了一笔保险费。当然这只是小打小闹。但因为保险是一种风险补偿,花一元保费可以得到几十甚至上百元的保险金,有的人就挖空心思在这上面做文章,甚至不惜丧尽天良,铤而走险。
江西省高安市个体户邹安庆,在当地的朝阳批发大市场租了一个摊位经营化妆品和小百货,因经营不善而亏了本。这时,他听说李某的杂货店半夜起火,烧了两万元商品,保险公司赔了6万元。邹安庆由此受到“启发”,他在中国人保高安市支公司投保了10万元个体财产保险金额。2000年6月2日门市打烊时,邹安庆将一盘点燃的蚊香放在一包卫生巾内……当天夜里,近1.5万平方米的大市场、上千万元的商品顷刻变成了火海,熊熊大火夺去了4条人命。2000年11月16日,纵火骗保的邹安庆被判处死刑。
2000年12月1日,一声枪响,原平安保险广州分公司职员曾志强结束了他年轻却沾满血腥的生命。曾志强伙同情妇黄海怡,雇人将投保了152万元高额意外保单的黄海怡男友李伟东杀死,导演了迄今为止全国最大一宗人寿保险骗赔杀人案。
曾志强曾因抢劫罪被法院判处13年有期徒刑,1995的保外期间被聘到平安保险广州分公司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曾志强与黄海怡相识,并很快勾搭成奸。两人合谋让李伟东购买一份保费为1980元、保额为10万元的保单,指定黄海怡为受益人。曾志强把李伟东所买的保单带回公司,在金额尾数添了个零,把李所交的保费1980元变为19800元,多出的17820元保费由曾志强垫付了。这样,李伟东所签的保单人身意外赔偿金额便高达152万元了。曾志强找到昔日狱友司继祥等3人,在李伟东下班的路上将李拦下连捅12刀将其杀死。不料公安机关翌日破案,这对奸夫淫妇还没来得及去领取巨额保险金就双双被擒……
做个明白的投保人
理赔难,板子大多打在保险公司身上,但有时问题却在保户自身。中消协开展过一次“消费者与保险”问卷调查,发现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对保险已认知和接受,但大多数人对保险知识却知之甚少。在已购保险的被访者中,不清楚合同中免责条款的高达45.4%;在不买保险的被访者中,有近十分之一的人拒绝保险的原因是“看不懂合同”,有近四成的被访者认为购买保险“手续太繁杂”等等。这一方面反映了目前的保险合同需简明扼要,手续要简化,另一方面也提醒我国消费者要加强对保险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这方面保户吃亏的例子并不鲜见。
河北省石家庄市郭某驾驶新买的桑塔纳车与一辆出租车相撞,在交警、保险验损员、交通事故双方当事人在场的情况下,保险验损员给车验损,几方在保险公司提供的一份《车辆修理协议书》上签字,协议书对车辆需要更换、修理的部位及材料费、工本费作了明细规定,总计费用为4356元。协议书还明确这是“包干自修,无遗留问题”。当郭某去大众特约维修站提车时修理费变成了6045.8元。郭某向保险公司提出异议。保险公司以大众特约维修站的价格高于市场价格为由,拒绝负责《车辆修理协议书》以外的修车费。
郭某解释为什么他没有听从保险员要他去指定修理厂而选择了特约维修站,是因为新车尚在保修期内,如果不到特约维修站,就会丧失保修期内一系列权益。他出于对保险公司的信任才痛快签字,哪想到实际修车费与定损费会相差这么大。保险公司现在解释“包干自修”只签订损失数额,不指定修理厂家,修车费用节省或超支都是车主的事儿,与保险公司无关。如果当初郭某对“包干自修”提出质疑,不轻易落笔签字,也许就不会发生后面这些不快事了。
1996年,某保险公司推出100万元保额的新险种,业务员推销时称:“我公司这次将意外险与疾病险捏在一起,共168种。每缺损一颗牙赔损1万元,切除一个肾赔40万元……”某单位总经理何先生被说动,投了一份保险,每年付保费7.38万元。两年后,何某的左肾因患癌症被切除。何某根据保险合同向保险公司索赔40万元。不料,保险公司拒赔,理由是左肾缺失不符合合同条款中约定的因疾病导致身体全残的范畴。保险公司解释:“一只肾失去不称全残,只有两只肾失去了才能称全残。”虽然记者也不同意保险公司的“诡辩”,但如果当初投保时何某多研究合同条款,对“全残”一词多作些了解,也许就能避免“上当受骗”了。
北京市保险协会咨询投诉部主任王惠说:“在人寿保险人告知栏中,罗列了几十个项目,其中大部分是疾病即被保险人健康状况或既往病史。在这点上,有一些不负责任的业务员未尽告知、审查之责,投保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随便一填,很容易出现问题。一旦发生保险事故,这样保险合同就属于无效合同。”他提醒广大消费者:“保险合同受法律保护,以保险条款为依据。所以,签订保险合同之前,投保人及被保险人一定要充分了解保险条款内容,弄清自己的保险权益及要承担的义务,要特别注意责任免除条款。投保不要代签字,除了父母为未成年人投保可以代签,其他情况一定要由当事人自己签,避免不出事年年交保费,一出事却发现保险合同无效,保费白交了。”
中国金融学院保险系王国军博士奉劝消费者购买保险时千万要小心,以免走入保单购置误区:
———保险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保险而非投资。一纸保单所提供给你的是一种保险,是对于未来不确定风险的预防,是在您家庭财产受损或人身遭受意外伤害时,对您的财产损失的补偿和人身伤害的给付。如果您是基于投资回报的初衷而购买保险,那就本末倒置了,因为保险公司所能给予的利息回报远不及银行、国债等其它投资途径。
———明确对象,准确选购保单。买保险是买保障,家长是一家的经济来源,万一家长发生意外,家庭就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纵使孩子拥有一纸保单,也不能发挥作用。而如果家长为自己投保,在意外事故发生时,有了保险金的给付,就是给孩子的最大保障。
———购置数量应适宜。有些人认为,对同一标的投保越多,发生财产损失时赔款也就越多。其实不然,保险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保障而非赌博,它只能补偿您的意外损失,而不会让您得到额外的一分一厘收入。在超额投保和重复保险的情况下,发生保单中约定的保险责任时,保户只能得到实际损失的赔偿额,也就是说,对超过保险标的价值的部分,您所交保险费也是白交的。
———应选择适宜的险种。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许多欲购买保险的家庭长期持币观望,主要是考虑资金的安全问题,担心保险公司不像银行那样安全,会倒闭。有的家庭纵使投保,也只选择大型保险公司,而完全不考虑新公司和较小规模的保险公司。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保险法规定,人寿保险公司是不允许破产的。这对于大小公司都一样,无关资金雄厚与否。此外,还有许多投保人在投保时总想买最便宜的险种。由于保险的费率是根据死亡率、利率、营业率经过严格计算得出的,不同的险种只是不同的保险搭配而已,究其价格效用比是完全一致的。购买保险,买的是一种保障。因而,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此刻您最担心发生的风险是什么。根据这一风险,选择最适宜的险种予以投保,才能使您支付的货币达到效用的最大化,也才能让保险发挥最大作用。
保险虽然有这样或那样不如人意的地方,但它毕竟已经完全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今年春节,许许多多的家长用买保险作为给孩子的压岁钱。就像一位保险业内人士所说:“每天都有人在拒绝保险,但有更多的人在买;每天都有人在怀疑保险,但也有很多人得到保险利益。”买保险,它不论男女长幼,不分贫富贵贱,如果你“种上一棵小树”,必将“收获一片绿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