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为民谱新篇 国花之都绽奇葩
2005-07-13 15:24:15
 

 

 

 

 

 

--记省级文明单位洛阳市涧西区人民法院

  涧西区是洛阳市最大的城市区,辖区面积88平方公里,辖区居民53万人,占市区总人口的2/5,年平均经济总量占洛阳市经济总量的15%,有中国一拖集团、洛轴集团、洛铜集团等国有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27个。涧西区人民法院成立于1965年3月,位于涧西区丽春西路中段,内设机构15个,现有干警108名,其中党员占71%,本科文化45人,在职研究生60人。近几年来,涧西区法院紧紧围绕"公正和效率"的工作主题,以"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司法为民,狠抓队伍素质,大力推进司法改革,认真做好各项审判工作,为辖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1998年以来共受理各类案件21017件,审结20837件,年结案率达98%,为国家、集体和个人挽回经济损失3.8亿元。

  1998年以来,该院先后被命名为"市法院系统先进集体"、"市政法系统先进集体"、"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省级文明单位"、"省四最法院"、"省优秀法院"、"全省人民满意的好法院"、"全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1998、1999、2000年连续三年被省高院荣记集体二等功,2002年被高院荣记集体一等功。1999年3月被团中央和最高法院命名为首批"优秀青少年维权岗",2004年3月少年庭、执法局分别被最高院授予"全国少年法庭先进集体","全国法院执行工作先进集体"。在涧西区,该院连年被评为全区年度综合先进单位,目标考核一等奖,机关总支被评为"优秀党总支",每年仅有的几个书记、区长特别奖,该院都榜上有名。另外,机关工会被市总工会授予优秀"职工之家",机关团支部被团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和先进基层团支部。全院干警中有257人次被荣记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和被授予省、市、区、先进工作者。

  一、抓队伍,强素质,为做好审判工作打好基础

  该院把班子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重点,建立健全以系列制度,规范了原领导班子的运行机制,理出了一条"抓教育、强管理、推改革、促审判"的工作思路,确立了"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干一流工作、造一流环境、创一流业绩"的奋斗目标。院党组一班人讲团结、讲表率作用,在勤政、廉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方面为干警们做出了表率。

  在队伍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方面,开展有针对性地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每月一次的中心组学习和部门学习制,强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教育,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等活动,强化职业道德,增强了干警公正办案的司法理念和文明执法意识及抵御腐朽思想的自觉性,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

  在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方面,先后投入50余万元用于学历教育。9名班子成员中8人修完在职研究生课程,1人本科毕业;全院45名干警取得法律本科学历,60人修完在职研究生课程,所有法官均达到了本科以上学历。定期对审判人员组织庭审观摩、法律文书评比、"办案能手"、"办案状元"评选等业务竞赛活动。从河南科技大学聘请12名刑法、民商法、行政法教授作为咨询委员会委员、成立"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遇到理论问题,可以征求咨询委员会委员的意见,组织法学论坛,召集法官和专家就审判实践和理论问题进行研讨,形成了法学理论和审判实践的优势互补,有力地促进了法官业务素质的提高。

  二、抓改革,重管理,确保审判公正和效率

  先后进行了机构人事改革、审判流程改革、独任审判员和审判长选任、执行体制改革、书记员体制改革、陪审员体制改革,进一步构成了全新的、公正的、高效的审判工作新机制,改革后的机构设置更趋合理,人员结构更加优化。中层干部的年龄层次和文化结构趋于年轻化和高学历化,平均年龄40岁,大专学历18名,本科学历13名,其中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的18名。2001年该院21名审判长、独任审判员13人结案超百件,平均结案数已达88件,平均审限26天。执结案件1027件,执行标的4972.75万元,平均执结期限45天,比任命执行长前缩短35天。有2300余次庭审使用了速录机,占全部庭审的70%

  用制度规范干警的言行,将各项规章制度汇编成册,人手一册。同时由纪检组牵头,定期不定期对禁烟令、禁酒令、上下班考勤、着装等内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完善廉政纪律等制度,针对发现的问题,由纪检监察部门每季在全院进行通报,对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和相应的经济处罚。近几年来全员无一干警违法违纪。

  为确保案件质量和工作效率,先后制订了《案件检查和诉讼文书评查奖惩办法》、《关于规范执行程序,严格执行纪律的若干规定》及《审判人员违法责任追究办法》等相应的规章制度。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久拖不决、久旱逢甘雨执不下等问题,进一步对各类案件规定了比法定期限更短的期限。推行"三位一体"的全程跟踪监督机制,变后置监督为全程跟踪监督,建立起立案庭、审判庭和审监庭齐抓案件质量的良好机制,为审判权利的高效安全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制约机制和外部环境。

  三、抓审判、树形象、时时处处让人民满意

  在审判工作中,相继推出了"四心"和"四个一"活动,"四心",即对人民群众来访做到接待热心、听诉细心、解答耐心、处理公心;"四个一",即一盆清水洗尘、一声问候暖心、一杯清茶解渴、一把凳子让座。推行审判文明用语20条,干警自戒自律30条,实行立案、交费一条龙服务,方便当事人诉讼=徊酵晟圃撼そ哟罩贫龋闪⒘?假日法律援助中心",率先在全市法院系统成立法官违法违纪投诉中心,没有一起因处理不当而引起上访和矛盾激化。

  采取保障农民工、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具体措施,建立全省首家"青少年帮教基地",实行挽救失足少年的"帮教三部曲",被判处的四百余名少年犯无一重新犯罪。成立了"维护下岗职工合法权益合议庭",对48名较困难的下岗职工的诉讼费、执行费分别给予了缓交和免交。全面推行"阳光作业",对各类案件实行排期开庭,在院门口设置大型电子屏幕,聘请40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为监督员,强化审限管理,防止案件久拖不决现象和超审限的发生。设立"经济纠纷应急中心",快速反应、高效处理。无一起错案和超审限案件,赢得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科技强审,建造一流的执法环境

  投资600万元对法院办公硬件、软件进行改造,建立10个智能审判庭,8个调解室,在每个审判庭内配备安检、速录、投影、闭路电视监控等相应的技术设备,并配备计算机,建立网络系统,达到资源共享。在省高院和最高院的支持下,开发了适合于基层法院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全文数据库,储存各类文件、法律法规资料信息,安装多媒体监控系统和进行局域网建设,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审判网络化、环境现代化的目标,为将来实现全省三级法院联网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来源:河南省精神文明办  作者:赵 越 责任编辑:宋新国  
 
本网站由大河网(www.dahew.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