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司法救助新规:扩大救助范围 简化审批程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 | 财经 | 体育 | 台湾 | 法治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IT | 文娱 | 论坛 | 视频 | 招聘
滚动新闻>> ·机关单位公房用作歌舞厅? 不当使用要杜绝 07/04 09:06  ·银行系基金公司轮廓初现 工行有望拔得头筹 07/04 09:05  ·成都某电视台推出狼狗咬美女节目引争议(组图) 07/04 09:03  ·建设占地实现占补平衡 占优补劣现象依然存在 07/04 09:02  ·美国敦促叙利亚在黎巴嫩设立使馆 07/04 09:01  ·欧盟将派特使赴日 就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寻求理解 07/04 09:01  
您的位置: 首页 >> 法治频道 >> 法治新闻

最高法司法救助新规:扩大救助范围 简化审批程序
www.XINHUANET.com  2005年04月07日 09:11:17  来源:法制日报

    从今天起,人民法院司法救助范围进一步扩大。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对司法救助作出新规定,公布了《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对于提起民事、行政诉讼但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实行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

    据介绍,该《规定》对2
000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作了重要修订,扩大了司法救助的范围,明确了当事人符合下列14种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1)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2)孤寡老人、孤儿和农村“五保户”;(3)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患有严重疾病的人;(4)国家规定的优抚、安置对象;(5)追索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金的;(6)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产品质量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伤人,请求赔偿的;(7)因见义勇为或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致使自己合法权益受到损伤,本人或者近亲属请求赔偿或经济补偿的;(8)进城务工人员追索劳动报酬或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请求赔偿的;(9)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济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无其他收入的;(10)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社会救济,或者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11)起诉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农民履行义务的;(12)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援助的;(13)当事人为社会福利机构、敬老院、优抚医院、精神病院、SOS儿童村、社会救助站、特殊教育机构等社会公共福利单位的;(14)其他情形确实需要司法救助的。

    这次新发布的《规定》还简化了司法救助审批程序,对当事人请求缓交诉讼费的,由审判人员或合议庭报审判庭庭长审批即可。减交或免交的审批程序也相应简化。

    据了解,人民法院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实行司法救助近5年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缓、减、免交诉讼费案件108万件,涉及金额53亿元,使一大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通过司法救助的方式,依法行使了诉讼权利,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此次修订有关司法救助的规定,主要是考虑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经济确有困难的社会群体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新《规定》加大了司法救助的力度,明确了缓交诉讼费用的对象,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司法救助的请求,经审查符合上述所列情形的,立案时应准许当事人缓交诉讼费用;增加了有关缓交诉讼费用期限的规定;规定对孤寡老人、孤儿和农村“五保户”以及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济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无其他收入的,应免交诉讼费用。最大限度地保障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通过司法救助的方式,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按照新《规定》,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提供司法救助的,应在起诉或上诉时提交书面申请和足以证明其确有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其中因生活困难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费用申请司法救助的,应当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符合当地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规定的公民经济困难标准的证明。人民法院决定对当事人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应在法律文书中列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

    (2000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24次会议通过2005年4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47次会议通过修订)

    第一条为了使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能够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诉讼,但经济确有困难的,实行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

    第三条当事人符合本规定第二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

    (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

    (二)孤寡老人、孤儿和农村“五保户”;

    (三)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患有严重疾病的人;

    (四)国家规定的优抚、安置对象;

    (五)追索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金的;

    (六)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产品质量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请求赔偿的;

    (七)因见义勇为或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致使自己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本人或者近亲属请求赔偿或经济补偿的;

    (八)进城务工人员追索劳动报酬或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请求赔偿的;

    (九)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济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无其他收入的;

    (十)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社会救济,或者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

    (十一)起诉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农民履行义务的;

    (十二)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援助的;

    (十三)当事人为社会福利机构、敬老院、优抚医院、精神病院、SOS儿童村、社会救助站、特殊教育机构等社会公共福利单位的;

    (十四)其他情形确实需要司法救助的。



(责任编辑:罗茜)
  相关新闻/图片: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规定进一步扩大司法救助范围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请注意:
·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频道精选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新华网管理协调部 电话:010--63073424
新 华 网 检 索
要闻
- 专题温家宝出席亚洲外长会议:中国永不称霸
- 抗议诗网上流传 睁大眼睛看日本向何处去
- 韩国怒斥:日本隐瞒历史真相将成亚洲公敌
- 驻阿富汗美军遭伤亡最惨重坠机 16人死
- 卫生部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胎盘
- 全国109名党员干部参赌涉赌被查处 专题
· 清华哈佛"全球化时代重
  组"热招
最新图片

抗议捕杀格陵兰海豹[组图]
新华导读
[军事]威震海疆的“金手指” 苏俄武器命名趣谈(组图)
[房产]房贷利率可能再上调 蓝皮书:现在不是最佳买房时机
[旅游]持证明可参观北京地下城 圆明园防渗工程下周听证
[职场]讲述 我们这样闯入思科 日资企业的工资不再是秘密
[传媒]李佳明:像疯子一样工作 某电视台节目放狗咬美女
[IT]近20款"中国标准"3G手机将亮相 TD-SCDMA商用在即

新华论坛
- 日教材愚弄了谁的历史谁的未来?
- 爱因信仰而璀璨 6日留言精粹
- 600元聘本科生是一种现实?
- 秀美山川是谁家花园?
- 瞬间定格 令人窒息的宁静之美
- 七月的无奈,我们尽量不要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