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委员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 | 财经 | 体育 | 台湾 | 法治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IT | 文娱 | 论坛 | 视频 | 招聘
您的位置: 首页 >> 招聘频道 >> 政策法规

北京市政协委员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www.XINHUANET.com  2005年01月25日 10:12:27  来源:首都之窗

    1月23日下午13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主任肖鸣政等三名北京市政协委员作客首都之窗,就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网友展开讨论。以下是讨论的摘录。

    主持人:两位工作很繁忙,最近关注我们这个网站的网友会发现,我们会邀请一些民进北京市委的委员。两位分
别是在两所非常有名的高校就职,在日常工作中接触不少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就业难是很长的一段时间了,是什么促使两位去年提交了这个提案呢?

    肖鸣政:我是发起人,我提到这个提案之后,马上得到同行李焕喜委员的支持,实际上去年提出这个提案,基于这么几个情况:1、大学扩招,去年是第一届毕业,毕业的学生比较多。2、去年刚好是过渡时期,企事业很多单位紧缩用人编制。3、我们的就业我觉得观念上还造成一些问题。三种情况来说,我觉得有必要提出这个提案,有很多人辛辛苦苦上学,最后找不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我觉得这将对我们整个北京的教育事业,甚至整个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我又是搞人力资源开发,我觉得大学生能否很好的解决就业,将影响到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北京这样一个人才聚集的地方。我们就提了这样的提案。

    李焕喜:我想主要有三点,第一我们在教务处工作,我们衡量的质量和重要的指标是培养学生能不能有用,关键就是看能不能就业。二从学生本身,含辛茹苦,家长寄予厚望,如果不能就业,家长就失望。我们大学教育本来就是为了挖掘人力资源,培养出来就要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我就复议了。

   主持人:肖鸣政委员,您在这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几个五区    

   肖鸣政:北京学生的就业,包括全国其他地方也存在了几个误区。1、高成本、高回报。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像现在,一般来讲到北京来念书的考上大学的还是皎皎者,尤其是外地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重点大学的,你看我原来在学校念书都是班上排前十名,有些同学初中毕业高中都没有考上,他们就打工了,在南方打工最差的也是1000多元,好的是2000元到3000元,如果我大学毕业才拿1000元,小企业是800元,心态不平衡,我付出了这么多时间念书,家里投入这么多,小的几万,多的几十万,理所当然我工资应该比他高,这个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但是现在我们讲,有些扩招之后,我们说,有些东西可能不是很理想,就是找到工作,有很多人知道整个市场劳动力的调节,供大于求的时候,就要下降。96年本科生到深圳是5000元一个月,现在可能就拿不到了,因为现在学生多了,这个东西学生没有掌握,他只知道我的成本比别人高,面对这个情况他就一定要高价位才签约,没有我就不签约,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看看我到这个单位工作能不能发挥自己的专长,我的工资可见的货币收入低一点,心理收入是不是多一点呢?如果能我就先就业,刚才李教授也讲了,两三年你积累下来,你的资本足了,你要学位有学位,要经历有经历,这样才要高价钱。

    李焕喜:我插一句,我们现在招聘硕士生博士生,如果他有一段经历,又念了硕士生博士生,还有没有经历直接念的,同样的条件下我们要的是有工作的。

    肖鸣政:是的,第二个误区是大城市大发展大舞台,我们就待在北京不要下去,我在北京有800元的工作,我也不愿意下去找个1500元的工作,现在有一个大北京的概念,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像天津、唐山等周边地区,叫做大首都的概念,但是北京的竞争是很激烈的,北京市高校是最多的,重点大学也是最多的,如果我们找不到工作的话,我们不一定在北京城里找,可以到周边的郊区就业,也可以到周围的天津等城市去就业。关键就是说,户口不动了,我先去练一练,不找到好的货币收入的话,我就先去练练,不要固定在北京这个地方,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第三个误区就是一定要求有一个正式的工作,比如说当公务员,这么多人考公务员是为什么?就是人们传统理想中的又稳定又有保障的工作。

    公务员是首选的出路?    

    主持人:大学生就业现在公务员是首选的出路。

    肖鸣政:是的。现在不是这样的,很多中小型企业都是临时性的工作,不能解决户口。而且也不一定很稳定,传统的工作概念就认为不是工作,是游民,我觉得这种观念也能改变,现在有一个观念是自主创业、自主就业,有几个伙伴联合起来搞工作。上次北京大学和海淀区就搞了一个自主创业的活动。

    主持人:还有很多优惠政策。

    肖鸣政:是的,有些工作可以自己创,自己搭台自己唱戏,前景还是很宽广的,比如说咨询、计算机等行业,几个人只要有点资本就可以搞起来,至少这三个误区要转变,这样我们可能就业的难度会多一点,思维要活一点。如果即使说暂时一下子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我觉得我们也可以户口都放到北京,你也可以到其他的地方,这个都可以,因为这些人才还是很受欢迎的。

    李焕喜:我相信现在的学生也在比较理性的面对这个现象,比如说我今年的硕士生,不是说非要待在北京,他经过若干的面试调研后,作出了理性的决定。但是毕竟北京是生源辈出的地方,也是外地大学生就业首选的地方。

    网友言论:现在大学生就业太难了。

    肖鸣政:大学生就业确实比较难,今年我在北京大学带硕士生,在人大也带,我经常和他们讲,现在工作怎么样,他们说比较艰难,现在也有好几个单位说要,但是整体的感觉还是很不理想,尤其是像女生在那里找工作碰到的困难更多一点,尤其是开人才会的时候,从这边挤到那边,过一段时间也没有什么收获,递简历不知道往哪里递,心理也很焦急,满天盖地大家都聚集在北京,都认为北京是一个大舞台,我这个单位不满意,我可以跳出来,如果到西藏就死定了,就一个单位,这就是一个误区。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

    不可否认你这里不满意你可以跳到别的地方,但是人才也多,你在北京是处长你是官吗?根本不是官,部长才是官。硕士是人才吗?可能还是要博士。教授还不一定是专家,院士才是专家。一般你大学刚毕业出来,尤其是现在回国的博士有的是,机会多来得人也多,外地你看起来是机会少,但是你去了就引人注目,北京大学团委老请我去讲课,我要他们改变转念,有些事情一旦作了在北京不显眼,在外地很显眼。这个时候你可以就会得到提拔,等你成名之后再回北京可能就容易多了,所以我就觉得这个东西一个是思路上的东西,一个是方法上的东西。

    肖鸣政:是的。我觉得今年这个事情,昨天晚上民进也开了一个会,现在整个全国升大学的是19%,按照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距离50%还差得很远,尽管目前大学生就业遇到一定的困难,但是我想整个中国高等学校扩招的趋势是不能逆转而继续向前发展的,也可能说现在就业没有解决好的话,可能会换一换,今年教育部提出了教育指标和挂钩,这个思路还是可行的,有助于他们标准市场来培养。但是根据这样的一个发展趋势,我讲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仍然要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去年团中央先后邀请了三次,我在长春等地方讲了职业指导,我在培训班上也呼吁大家关注这个问题,我们现在不光是提案,而且付诸行动,而共青团这一块落实到行动上,这是我们要继续关注的。

    李焕喜:就业难不是短期的问题,不是一个提案就能解决的,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够解决的。北京今年有一个数据,05年70几万人就业,40几万岗位,人多于岗位20几万这恐怕是未来几年的难题,社会的难题,我们会继续关心这个事情,继续尽我们的薄弱之力推动这个事情,但是解决这个问题,要全体社会共同努力,包括学生自己如何放松心态,如何就业,从上到下一起解决。

    大学生如何放宽心态?

   主持人:聊到学生放宽心态,摆正位置,您认为学生如何放宽心态,摆正位置呢?

    李焕喜:从人的本能上说,或者说人往高处走,谁都希望找一个有名有利的位置,待遇比较好,工作性质比较好,但是现在有一个大前提,北京的高等教育已经率先大众化,有点供过于求的意思,尤其是竞争北京工作位置的学生不仅是北京市的学生,还有中央各部委在京的生源,还有很多外地到北京来的。这个时候都是强手,如果你运气好,你可能会进到这个位置,运气不好,有的人就等,就不屑于做那些低一点的,不理想的工作。我想如果在比较好的位置没有竞争到的时候,没有应聘到的时候,是不是第一步可以考虑从小事作起,因为现在毕竟不是一步定终身,你有了经验可能会有更好的竞争条件,如果没有这个经验,在国外就职的话,第一步是看经历,咱们有点上去就拿学位去砸。所以心态要放正,不要我这样的学校的学生怎么去干那个事情,现在有的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从小学高中大学,中间没有任何社会经历,我在首钢应聘的博士生几十,硕士生上百,我们选择的时候除了学历之外,还要看潜能和全面素质,所以要摆正心态,特别是年龄就是资本,有一年两年的资历再求职也不晚。

   网友言论:很多的公司要有经验的人,但是大学生没有工作过,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李焕喜: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大学生不要把找工作看成是负担,就是说要转变心态,找工作本身就是一个经历,你和老板在面试的时候,有的学生心里很紧张,有的问题就答非所问,表现不出来,对大学生来说,他也不会苛求你,如果在学校里面集体活动参加得很少 ,社会活动参加得很少,如果就是天天关在屋里读书,面试的时候我要看这个同学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几句话一谈就可以看到这个人的潜质,如果你在学校期间参加活动就可以有经历,而且还可以打工,中国的学生把打工看成一个迫不得已的事情,生活好的学生就不想这个事情,以后要改变这个观念,当然不能影响主业,不是以赚钱为主而是以经历为主。另外求职不成也要把他当成一个经历,找一个原因。

    一次简历不能无限重复利用

    李焕喜:千万避免一次简历无限的用下去。

    主持人:两位专家应该是对这个简历非有经验的,应聘的人不会完全看完的?

    肖鸣政:是的,不会完全看完的。

    李焕喜:这个要注意两点,你要了解对方,不了解就投简历是非常盲目的,比如说像电视台投,你要知道电视台需要什么样的人。第二你我看到自己哪方面需要这个素质,在简历中要把这样的优势体现出来。我们面试经常碰到这种局面,非常尴尬。我说你希望到首钢工作,你对首钢了解怎么样?他答不出来。我问你到首钢希望作什么?希望有哪些发展?有的学生答不上来,有的学生说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个负面作用是没有主见。其实应该是共赢,既自己获得发展,也对企业有利,这样企业会认为学生是有考虑的。如果说服从命令听指挥,竞争力就弱了,所以要注意两点,你向谁投简历,第二你为什么投,千万不要一份简历万家投,这个简历几乎等于白投。

    肖鸣政:要针对工作需要突出特点,可以采取简略的索引,后面有附录。在应聘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特点表现出来,而且惯用的礼仪等表现特别注意。比如说我们的学生敲门进来,两个眼睛就发呆,看到第一个发问的,其实上这个时候你的目光应该向主考官比较柔和的扫视一下,这个是中国礼仪,有的时候你和他握手,这个是不好的,考官不一定愿意和你握手,这个是不用语言的语言,是体态语言。

    网友:关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都有什么具体的措施?

    肖鸣政:我今天从王歧山市长的报告中看到,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去年我们的提案产生的效应,2005年工作报告的时候特别强调就业问题,当然没有提大学生的问题,但是就业问题已经摆在政府工作的议程里面,就是要务里面了。这个问题不解决,我想一个要影响到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的稳固发展,第二也是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一种负面效应。现在看05年的工作计划,北京市一定会把这个工作向前推进,落到实处,有机会大家可以看看。

    李焕喜:实际上就业难不是一个新话题,我们提这个提案之前社会已经很关注了,政府部门到教委、各个学校都在努力推进这个工作,社会都在努力,要解决好要社会、学生、家长、学校共同想办法。学生要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条条道路通罗马,而且机会不是你想有就有。

    网友:我个人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有没有社会背景,现在的岗位缩水有没有关系?

    肖鸣政:岗位缩水我认为是这样,岗位缩水应该说我们现在处于转型时期,招生的规模增长的速度和我们岗位增长的速度是不同步的,相对缩水的问题,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是可以的,说得是有道理的,现在我们已经看到这一点了,要进一步推进。刚才讲,我建议,也许政府将来会考虑,我建议将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每一个企业和单位,在向人才市场申请招聘人员的时候,其中要有一定的比例就是新毕业的大学生应该招聘多少,将来可以采取这样一个建议,等比例。换句话说,学生一点经验没有,但是你怎么给他锻炼的机会,比如说医科大学的学生,如果所有的病人都不去他那里,他永远没有经验,老医生退休之后,他还是不会看病。即使他没有经验,但是你也要在一定岗位上提供一个工作和培训的机会。第二,学生在得到机会之后,要认真谦虚的作每件事情。

    主持人:李委员怎么来看网友的说法?

    李焕喜:我觉得他部分有道理,缩水是一个很不确定的概念,什么叫缩水,因为社会转型,社会在进步,从工业化后工业化向知识文化经济的过渡中,传统行业在减少,新型行业在增长,单纯凭体力劳动减少了,但是餐饮和服务业也未必少,总体来说随着工业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新的岗位也在增长,所以缩水的词是就某一个行业可以说是缩水,但是北京这样的城市和国际接轨之后,人的生产力从制造业为主转为科技经济和文化经济,人的消费从原来的咱们叫衣食,现在叫住行,再往下是什么?享受。不是说奢侈的享受,是追求的高的话,文化产业就出来了。在日本、韩国这些都是新型的产业。反过来也有社会的问题,大家都想上大学,比如说去年338万应届毕业生,今年招475万,四年之后应届毕业生就是475万,这个生源源源不断的来,这边所谓高级的就业机会没有这么多,可能会有一个调整期,社会应该有一个调整的时期,所以我想有社会的背景但是也不是一个死题,也是可解的,需要一个调整过程。


(责任编辑:郭炳朋)
  相关新闻/图片:
· 大学生"漂族调查":待业大学生知多少
· 入学率居世界第一与大学生就业难
· 工作月薪两不知 模糊招聘吃闷亏
· 打工不签劳动合同 大学生也遭遇讨薪困惑
· 学子保姆一半被预订 工资1200到1500元间
· 不公平竞赛规则是另一种就业难
· 经济高速增长 大学生为何难找工作
· 经济高速增长 大学生为何难找工作
· 2005年 大学生就业依然困难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请注意:
·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频道精选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新华网管理协调部 电话:010--63071853
新 华 网 检 索
国内新闻排行
1 李德水:2004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9%
2 春节包机南航敲定人选 总飞行师带队首飞台北
3 教育部作出解释:考研英语换题是印刷排版原因
4 35岁咋就成了求职一道坎儿?聚焦“35岁现象”
5 “温州太太团”跨国炒楼 目标:巴黎纽约柬埔寨
国际新闻排行
1 透析尤先科首访俄罗斯:一次修补政治篱笆的旅行
2 德国朝野大讨论:议员可拿“灰色收入”吗?(图)
3 德国总理施罗德坚决反对军事干预伊朗核问题
4 毒贩出新招:毒品竟从“圣诞老人”肚子里掏出
5 伊拉克大选将至 扎卡维全面宣战 称选举是陷阱(图)
最新图片

满目疮痍的乌来来海滩
新华网友评论
- 证人保护:平衡社会正义和个人权益
- 国资委组建"地方军团"下的地方经济
- 惊闻镇政府“提前20天放假过年”
- 国企改革四点论 歌坛大吃"杀猪菜"
- 教育部的解释为何姗姗来迟
- 透过媚俗看实质 不用高估伊大选